绿色是随县的底色,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切实把生态环境修复保护摆在压倒性位置,既提升绿水青山“颜值”,又实现金山银山“价值”。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红线,实施生态保护和治理工程,努力把绿水青山打造成随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随县。
一、构建生态保护安全格局
以创建国家级与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为契机,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及生态区位,合理规划全县生态发展布局,逐步形成以“两屏、三区、五廊”(两屏:桐柏山—大别山生态屏障、大洪山生态屏障。三区:随北桐柏山生态水源涵养区、随南洪山山地生态保育区、随中城镇生态协调发展区。五廊:均水、浪河、溠水、氵厥水、漂水)为一体的生态网络体系。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持续推进植树造林行动。深入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坚持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并举,持续开展精准灭荒重大行动,实行专业队造林、兵团式作战,在全县重点区域继续实施森林绿化、生态修复工程。重点推进长江防护林建设、中幼林抚育、退化林修复,实施桐柏山生态屏障工程;随县白冠长尾雉保护、古树名木保护和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加快森林资源检测系统和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保障森林资源安全。
加强湿地保护力度。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全面加强湿地保护工作。以推进随县淮河水源地保护、淮河和封江口国家湿地公园及上游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水土保持为重点,扎实推进淮河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修复。
加快矿山生态修复。对县域石材矿山开展生态修复,重点对吴山、万和所有石材矿山开采区域内的平台、边坡进行覆土、复绿,对矿区进行清理整形,打造绿色生态示范矿区。
“十四五”筑牢生态安全屏障重点项目
(1)随县“精准灭荒”提升工程
(2)随县古树名木保护及古群落建设
(3)随县白冠长尾雉保护
(4)随县长江防护林工程
(5)随县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及森林防火预警指挥中心建设
(6)随县无人机基地及GPS巡护系统建设
(7)随县森林资源监测系统建设
(8)随县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9)石漠化区域综合治理工程
(10)封江口国家湿地公园
(11)淮河国家湿地公园
(12)石材矿山(吴山+万和)生态修复项目
(13)随县生态修复工程
三、强化污染防治治理
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逐步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体系,加快建设生活垃圾焚烧终端处理设施,杜绝原生垃圾直接填埋;加快建设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完善医疗废物收转运设施;建立工业废渣、建筑垃圾、农业废弃物、老旧电器等回收及再生利用体系;因地制宜建设危险废物处理设施,禁止乱扔乱倒乱放乱堆乱烧等损害生态环境的行为,引导公民养成做随县生态文明人的习惯,全面推动绿色随县生态发展。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以初步建立覆盖随县及各镇建成区的空气自动监测网络体系为抓手,开展PM2.5监测和重污染天气预警。加强推动工业企业改造升级,强力推进农村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推进全县空气质量不断改善提升。重点推动桐柏山—大别山生态屏障工程、鄂北岗地生态保护圈建设工程建设,保护自然生态系统。
强力推进土壤环境的治理与修复。推进覆盖随县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在重金属污染防治、污染行业企业(含工业园区)及周边、饮用水水源地周边、采矿区及周边、固废集中处理处置场地及周边等区域布设风险点位,增加特征污染物监测项目,开展土壤环境质量风险评价。实施土壤污染分类防治,推广应用重金属污染和有机污染等土壤修复技术。推动随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项目。
常抓不懈治理好水环境、倡导水文明。统筹规划随县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开展地表水环境质量、水源地水质、地下水环境质量、水生生物等监测和评价,建成覆盖随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涢水流域跨界和入河口考核断面的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满足重要水体环境质量考核与预警需要,促进地域间的合作共治。突出源头治理,加强流域治理,建设河岸防护林带进行生态护坡护岸。重点实施淮河源头水生态保护治理,随州市氵厥水、涢水随县段综合治理,随县溠水流域(万福段)水环境综合整治,采砂迹地生态修复。开展小水电专项整治,对琵琶湖细鳞斜颌鲴、溠水河黑屋湾段翘嘴鲌禁止捕捞、严禁电鱼。
提升污水处理厂运营能力。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支管网和入户管网等配套管网建设,提高管网收集能力。积极推进城镇“雨污分流”改造和老旧管网改造,提高污水收集率。探索污水处理厂市场运营有效模式,激发污水处理厂活力,促进污水处理厂发挥最大减排效益。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工业用水综合利用率,实施工业节水和治污工程,强化企业节水技术改造,不断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提升农业用水效益,重点推动随县中部灌溉等建设工程,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实施农业节水增效示范工程。倡导生活节水,对水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定额管理,缓解城乡供用水矛盾。进一步加强随县城乡供水管网改造,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大力推广新型节水器具、节水技术和水资源循环利用等节水措施,提高居民的节水能力。
“十四五”强化污染防治治理重点项目
(1)随县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程
(2)乡镇居民生活污水接户管网二期工程
(3)澴潭郧阳污水处理厂建设
(4)洪山双河污水处理厂建设
(5)殷店岩子河污水处理厂建设
(6)县城污水管网建设项目
(7)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随县段)水质保障项目
(8)随县溠水流域(万福段)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9)随州市涢水流域随县段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10)随州市氵厥水流域随县段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11)淮河源头水生态保护治理项目
(12)姜水河及淮河源湿地水生态环境治理项目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覆盖随县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循环经济发展,构建生态农业、工业等循环产业体系,提高再生资源循环利用能力,积极延伸生态产业链、产品链、废物利用链等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推进项目及产品间的物质循环利用,形成横向耦合、纵向闭合、互利共生、上下游联动的循环经济模式。推行种养结合、生态养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模式。
建立循环型全生命周期绿色产业链。重点围绕食用菌和石材产业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
建立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加大石材园区石材尾料、锯泥锯粉资源利用,实现矿产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延伸全县石材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建成高质量、高效益、低能耗、零污染的精深循环产业链。
鼓励和支持食用菌生产者实现食用菌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建立健全食用菌菌袋等废弃料的回收及零污染再利用机制,广泛利用棉籽壳、稻草、秸秆和食用菌栽培废料发展草腐菌,缓解菌林矛盾,确保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支持建设农业废弃生物质回收转化生物气、生物肥综合利用项目,对农林废弃物(包括农作物秸秆、锯木屑、修剪下来的树枝、棉籽壳等)的使用量平均每年增加10%,2025年总量达到70多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50%。
“十四五”资源节约与利用重点项目
(1)绿色矿业示范区建设
(2)石材固废综合利用项目
(3)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4)生态循环农业循环利用
(5)废旧轮胎电瓶电池液无公害化利用项目
(6)随县建筑垃圾综合处理示范工程
(7)随县废旧汽车拆解、回收利用无害处置保障工程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