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
根据《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关于开展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规划(2021—2025年)编制工作的通知》(鄂教财函[2021]4号)的精神,结合随县实际,县教育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共同编制了《随县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规划(2021—2025年)》。随县规划资金总需求11395万元,其中省级投资9895万元,县级投资1500万元。经县政府审核批准,现予以上报。
附件:随县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建设规划
2021年11月29日
随县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建设规划
(2021—2025年)
根据《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关于开展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规划(2021—2025年)编制工作的通知》(鄂教财函[2021]4号)的精神,结合随县实际,特编制《随县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规划》。
一、基本情况和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全县版图面积5673平方公里,名列全省第一,辖有18个镇(场),2个风景名胜区和1个经济开发区,394个村(居)委会,总人口98.83万。
随县现有义务教育学校111所,其中:小学80所、初中24所,九年一贯制5所,特校2所,全部为寄宿制学校;在校生59544人,其中小学40101人,初中19311人,特校132人;寄宿生35073人,约占在校生的58.73%,其中小学18295人约占45.62%,初中16674人约占86.34%,特校104人约占81.06%;全县学校占地总面积291.78万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109.11万平方米。
(二)现状分析。根据生源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等发展趋势,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全部保留,但学校类型将会发生变化。到2025年,随县义务教育学校计划调整为:小学64所,初中2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教学点18个(在校生100人以下),特校2所;通过现状和发展趋势来看,少数村级小学的生源仍然会逐年减少,将会造成部分校舍闲置;但城镇学校的生源会逐年增加,将会带来新的学位紧张,还须加大力度对城区和少数镇区学校进行扩容改造。
二、规划目标及主要任务
(一)规划目标。适当对城镇学校进行扩容改造,彻底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补齐办学条件短板,提升师生在校生活保障水平;加强体育运动场建设,保障每所初中有一个标准化的体育运动场;补充和更新“班班通”和计算机教精通,实现网络教学全覆盖,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
(二)重点任务。一是城镇学校扩容改造,扩建学校1所,新增校舍建筑面积0.95万平方米,增加学位约800个;二是提升寄宿制学校保障能力,新建学生宿舍项目16个,新建和改扩建学生食堂项目8个,改造校舍建筑面积2.85万平方米;三是加强体育运动场建设,对13所中小学体育运动场进行改扩建,改造运动场面积6.61万平方米;五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补充和更新一批“班班通”、实验实习设备、计算机教室等。
三、规划资金和年度安排
(一)规划资金
2021—2025年规划资金总需求11395万元,按资金来源来划分:省级投资9895万元,县级投资1500万元;按资金用途来划分:校园校舍类投资8395万元,设施设备类投资3000万元。
(二)年度安排
2121年计划投资2418万元(省级资金2066万元,县级资金352万元),其中校园校舍建设类投资1780万元,实施项目12个;设施设备类投资638万元,购置生物实验室24个,科学实验室1个,课桌椅2000套。
2022年计划投资2236万元(省级资金1798万元,县级资金438万元),其中校园校舍类投资1480万元,实施项目8个;设施设备类投资756万元,购置计算机教室36个,物理实验室1个,化学实验室1个,电子备课室2个。
2023年计划投资2909万元(省级资金2475万元,县级资金434万元),其中校园校舍类投资1905万元,实施项目1个;设施设备类投资1004万元,购置“班班通”470套,音乐室1个,录播室2个。
2024年计划投资1796.80万元(省级资金1692.80万元,县级资金104万元),其中校园校舍类投资1580万元,实施项目9个;设施设备类投资216.80万元,购置学生课桌椅4820套,美术室1个。
2025年计划投资2035.20万元(省级资金1863.20万元,县级资金172万元),其中校园校舍类投资1650万元,实施项目8个;设施设备类投资385.20万元,购置教师备课电脑963台。
四、预期效益
到2025年,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各项指标显著提升,将会进一步促进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是对县城学校进行扩容改造,刚性增加学位供给,彻底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二是提升两类学校生活设施条件,方便师生在校生活,寄宿率将会提高3%左右,减少走读学生上下学往返风险,减轻学生家长接送负担;三是初中标准化体育运动场全覆盖,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体育煅练,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同时促进体育中考场地平等化;四是根据中考改革的需要,加强初中生物实验室建设、普及“班班通”网络教学,推动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让农村的孩子享受城区一样的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化、城乡一体化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随县成立了能力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由原“全面改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整体划转,即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县长为副组长、县教育、发改、财政、住建、国土等12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实行“政府统筹,部门协调,各司其职,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保持不变,轻车熟路,方便单位之间沟通和交流,提高工作整体效率,确保规划编制科学合理、项目落地顺利开展。
(二)保障经费投入,严格资金管理。县政府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每年将“能力提升”县级配套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从地方“两费一金”中筹措),保障项目建设经费,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县财政局设立财政专户,对上级下达的项目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和地方筹措的配套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严格控制项目资金支出,对项目资金实行“集中支付”,学校初审后报县教育局、财政局复审,从县财政专户直达项目施工方或供应商银行账户,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
(三)规范工程建设,强化过程管理。县教育局成立了项目办,安排专人负责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土建项目管理,审核项目建设方案,指导项目建设程序和步骤,督促工程建设进度等。项目建设严格执行“四制”,即“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严把项目建设“五关”,即规划设计关、招标投标关、现场施工关、安全质量关、工程进度关。强化项目建设的环节、过程管理,确保项目建设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四)加强监督检查,落实责任追究。县“能力提升”工作专班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项目实施全过程开展经常性检查和专项督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限期整改到位。所有项目开工时,将实施项目的五方责任主体、投资预算、建筑面积等信息进行公示公开,接受社会和师生监督。对于重大建设项目,实行领导班子成员包保制,实行全程督办和跟踪审计;对不能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和套取、挪用、截留项目资金等违纪违规问题,严肃查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