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建设规模与项目效益
1.项目建设规模
本项目建设内容为建设完成生物防火阻隔带建设长度93.061公里,面积4359亩,项目建设完成后林火阻隔网密度达到1.44米/公顷。
2.项目效益
本项目属于公益性项目,其直接经济收益较低。项目实施的目的在于逐步强化区域森林生态安全,阻隔林火蔓延,大幅减少森林资源和人民财产损失,构建完善的森林防火体系,提升森林防火治理能力和水平。项目的主要产品方案涵盖以下四个方面:
⑴生物防火阻隔带建设
通过种植具备较强防火性能的树种,形成连贯、密集的林带,以阻止火灾蔓延。所选树种应具备生长速度快、含油脂少、不易燃烧或抗烧等特点。
⑵森林防火宣传教育
项目实施过程中,将广泛宣传森林防火的重要性,提升项目区及周边群众的森林防火意识。具体措施包括设置宣传标语,发放宣传手册等。
⑶森林防火管理制度建设
项目将制定更为完善的森林防火管理制度,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与任务,建立健全的森林防火管理机制。这将有助于规范森林防火工作,提高其质量和效率。
⑷经济效益
项目以油茶栽植为主,油茶可提供大量的茶饼和茶壳。茶饼可用于提取残油、制作农药、饲料、肥料等;茶壳可用于提炼糠醛、木糖醇,制作活性炭、选矿剂、茶碱、栲胶等,同时还是一种优质的食用菌培养基。因此,项目的实施具备一定的经济效益。
⑸碳汇效益
本项目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以促进森林植被的恢复和增长、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改善、促进农业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①生物防火阻隔带建设可以促进森林植被的恢复和增长,提高森林覆盖率,从而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森林植被具有强大的碳汇功能,能够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从而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②生物防火阻隔带建设还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改善。森林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植被、动物、微生物等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生物防火阻隔带建设可以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改善,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逆性,从而更好地发挥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
③生物防火阻隔带建设还可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保障,而生物防火阻隔带建设可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从而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二、原则及目标
1.原则
⑴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始终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做积极防范,加快补齐防火设施短板弱项,不断增强应对大火巨灾能力,积极消除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和生态安全的重点风险和隐患。
⑵因险设防、突出重点
生物防火阻隔带建设应遵循“因险设防、重点突出、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结合森林火灾风险普查,对项目区林火阻隔系统建设现状和需求进行全面摸底调查,重点排查与林区接壤的城镇、村屯、居民点、重要目标、重要设施以及林区输配电设施和线路、加油站、加气站、天然气管道等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点区域。优先在资源保护价值高、重要保护目标、城市面山、边境地区、山脚田边地带等重点部位周边建设生物防火阻隔带。
⑶结合实际、科学布局
生物防火阻隔带建设应根据防火区域的地形、气候、可燃物、经济管理水平、火源、火行为、交通条件、扑救能力等条件,充分利用河流、水域、裸露山脊、裸岩、道路、沟壑等阻火障碍物,实施组合阻隔。同时根据实地情况,通过比较、论证,选择安全、经济、合理、适合本区域生物防火阻隔带建设的技术方案。同时应与现有林火阻隔系统相互补充、统筹布设。充分利用天然的、现有的阻隔系统,优化布局,在避免内容重复建设的同时发挥防火最佳效能,尽最大可能实现林火阻隔系统相互联结,构成封闭式林火阻隔网格。
2.目标
⑴有效降低森林火灾风险
通过种植耐火树种,建立生物防火阻隔带,可以有效地防止森林火灾的蔓延,降低森林火灾的风险。
⑵改善生态环境
生物防火阻隔带不仅可以阻止火灾的蔓延,还可以改善林区的生态环境。防火带为林区内的动植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⑶提高森林的经济效益
通过生物防火阻隔带建设,可以提高森林的附加值,例如发展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等,从而增加森林的经济效益。
⑷增强森林防火意识
生物防火阻隔带建设项目的实施,可以增强人们对森林防火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提高森林防火的意识和能力。
⑸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森林火灾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通过生物防火阻隔带建设,可以有效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和蔓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