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成明、龙强等委员:
衷心感谢你们对随县“一老一小一留守”群体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与深入思考!你们提出的以镇级老年大学为切入点,融合养老、托育、就业、培训,打造综合服务体的建议,紧扣农村地区民生痛点,符合随县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工作方向,为我们进一步优化服务提供了重要参考。
一、已有工作基础与成效
近年来,随县高度重视“一老一小一留守”群体服务保障,结合您的建议方向,已开展以下探索实践:
(一)养老服务提质:澴潭老街社区养老综合体已初步成型。2024年,随县民政局聚焦老年群体需求,在澴潭镇老街社区试点建设“养老综合体”,通过整合社区闲置资源,建成集日间照料、文化娱乐、健康监测、助餐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阵地,覆盖周边5个村(社区)约800名老年人。目前,该综合体已常态化开展戏曲展演、书法课堂、健康讲座等活动,并与镇卫生院合作提供定期巡诊服务,切实解决了老年人“活动无场所、就医不方便”等问题,成为老年群体的“温馨家园”。
(二)儿童关爱提效:校外辅导站实现专业化运营。针对留守儿童看护难、课后教育缺位问题,随县教育局已于2025年1月14日正式成立“澴潭镇中心学校校外辅导站”,统筹整合学校教师、志愿者及社会资源,开设作业辅导、兴趣拓展(如绘画、音乐、体育)、心理疏导等课程,寒暑假期间每日服务时长超6小时,惠及留守儿童200余人次。该辅导站与提案中提到的“王从伦校外辅导站”形成互补,前者侧重教育帮扶,后者可依托乡贤资源强化文化传承,共同构建留守儿童“学业有辅导、兴趣有培养、心灵有关爱”的服务网络。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结合你们的建议,我们将以“党建引领、资源整合、共建共享”为原则,重点从以下三方面推进“一老一小一留守”综合服务体建设。
(一)强化阵地融合,打造“老幼共融”活动空间
以澴潭老街社区养老综合体为核心,联动镇级老年大学、澴潭镇中心学校校外辅导站等阵地,推动场地资源共享。例如,老年大学可在非教学时段向儿童开放阅读区、手工坊;辅导站可依托老年大学师资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如剪纸、戏曲),促进代际互动;同时,预留空间用于妇女就业培训、亲子活动等,形成“一门进、多门用”的综合服务场景。
(二)聚焦精准服务,构建“全链条”帮扶机制
一是养老提质,在现有养老综合体基础上,增设“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点,鼓励低龄老人参与服务换取积分,激发老年群体内生动力;联合县医院推进“医养结合”,定期开展老年健康筛查与慢病管理。二是托育优化,依托校外辅导站,增设“四点半课堂”常态化服务机制,联合团县委招募大学生志愿者,解决留守儿童课后无人看管问题;探索“隔代教育”指导服务,为祖辈监护人提供科学育儿培训。三是就业赋能,联合县妇联、人社局等部门,在养老综合体或老年大学设立“妇女就业帮扶驿站”,针对留守妇女开展直播带货、手工编织、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每季度至少1期);对接本地企业、电商园区,搭建“培训+就业”对接平台,力争年内帮助50名留守妇女实现就近就业。
(三)凝聚多方合力,完善“党建+”服务体系
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建引领"的重要指示,由镇党委牵头,建立“镇党委—村(社区)党支部—党员中心户”三级联动机制,组织党员干部、乡贤代表、志愿者组建“一老一小一留守”服务专班,定期收集群众需求清单;同时,积极对接县委组织部、县妇联、团县委、县工会、县教育局等部门,争取政策支持与资源倾斜,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服务格局。
打造“一老一小一留守”综合服务体是破解农村民生难题的关键抓手。随县民政局将以此次提案为契机,联合相关部门加快推进服务体建设,切实把“温馨家园”建到群众家门口,让老有颐养、幼有善育、弱有所扶的幸福图景在澴潭镇落地生根。
再次感谢你们对随县民生事业的关心与支持!如有其他建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