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县贯彻实施《湖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情况报告
  • 来源:
  • 编辑:
  • 发布时间:2023-04-17
  • 【字体:    

近年来,随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认真宣传贯彻执行《湖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以“争创中部百强县”目标,立足实际,因势而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以强县工程及“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乡村振兴工作进展情况及经验做法

(一)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决策共谋,共同缔造振兴规划

全方位谋划,高起点规划。制定出台《随县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以美丽乡村为抓手,建设“看得见的外在美”,提升“看不见的内在美”,致力“能感受的发展美”。着力推动全县乡村形象再塑造、乡村资源再开发、乡村产业再培育、乡村价值再发掘、乡村优势再创造。引进专业团队立足原生态环境、原建筑风貌、原文化传承,发动群众建言献策,做到“多共谋、慢出图”。一年重点打造一条精品示范线,2022年以均川镇、柳林镇、三里岗镇、洪山镇为重点打造随南环线精品示范线,2023年重点打造随中片区,2024年重点打造随北环线,各镇(场、景区)按照每年打造1—2个示范村,分三年逐步推进。创新群众参与机制。通过举办争创美丽乡村建设大比武活动,推动村民由“旁观者”向“参与者”转变,营造“支部发动、党员带头、能人带动、群众参与”浓厚氛围。创新统筹建设机制。制定《随县2022年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使用计划》,全年共整合涉农资金1.8717亿元,用于支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推进乡村振兴。整合“两环线一片区”先进示范村项目、省美丽乡村示范片项目、国能长源农光互补项目、绿色石材产业集聚区改造项目、省农发集团国土综合整治项目等五大重点项目,覆盖建设60个项目村。项目建设村灵活选择“项目带动+村级自建”、“争创试点+扶持资金”、“村民共建+政府激励”、“工程总承包+乡村合作共建”等建设模式,争取发挥共同缔造最大效益。

(二)改善基础设施,筑牢振兴之基,共同缔造舒适家园

从农民最迫切、最期盼的水、电、路、网、电商物流等入手,全面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随县配套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构建安全高效的现代水网。加快构建功能齐全的县镇村三级流通服务网络体系,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力争到2022年底,建成高标准县级寄递物流公共配送中心,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网点实现全覆盖。持续改善农村交通运输条件,完成“四好农村路”180公里,改造危桥62座。加大农村电网建设力度,新建和改造10千伏线路55.6公里、低压线路71.23公里,新增和更换配电变压器41台。

(三)聚焦提质增效,推进产业振兴,共同缔造富裕家园

以“两香一油”为重点,大力推进食用菌、粮油、畜禽、果蔬、茶药五大重点产业链建设。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深化政企合作,举办油菜籽收购启动仪式,实现15万亩油菜产销对接、应收尽收、优质优价。推进随县国家现代农业(香菇)产业园及优质稻、生猪、茶叶三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做大园区规模、做强园区产业。全面推行随州香稻“双订单”模式,建设优质稻高质高效示范基地。实施油茶扩面提质增效行动,打造省级标准化油茶示范园区。创新开展“三清两建一提升”行动,以村为单位开展“三清”,全面摸清村集体资源资产“家底”。以盘活资产资源为突破口,实施“三变”改革,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五步工作法”清理闲置资产,已清理资产10200宗,增值9186万元;清理资源96422宗432257亩,年增收3381万元。“六步工作法”清理问题合同,已清理合同12254个。“九步工作法”清理债权债务,化债进度88.43%,超过全省平均水平。通过县镇村三级联动,引导成立乡村合作公司272家,带动农户就业8920人。通过整合各类资源要素,成立新型农业合作公司,探索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1+X+N”模式。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四)强化激励机制,推进人才振兴,共同缔造乐业家园

聚焦乡村人口转移和人才短板,建立健全切实有效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激励机制,进一步盘活人口存量,扩大人口增量,打造一批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把农业人才工作列入本地人才工作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农业人才信息库和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在职称评定、人才申报评审等方面给予支持,并积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落实保障村干部待遇,增强工作积极性。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育计划,整合利用大专院校、研究院所、龙头企业等各类资源,加快构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农民技术人才队伍逐年发展壮大。

(五)守护绿水青山,推进生态振兴,共同缔造宜居家园

按照“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全域推进”思路,引进专业团队高质量打造集传统古村落、休闲农业、生态旅游观光等为一体的随南“百里画廊”美丽乡村示范带。推进“两网融合”试点工作,建立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的运行系统,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网络体系。以“五清一改”和“三个三工程”为重点,全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大提质行动,清理农村生活垃圾34314余吨、村内堰塘3574余口、村内沟渠1601余公里、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1万余吨、整治乱搭乱建2019余处、清除广告破损标牌1.4万余处。开展厕所粪污与生活污水一体化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建设试点项目,建立唐县镇桃园村、尚市镇有余村两处试点。持续开展厕所革命,完成新建改卫生厕所142609座,已整改问题厕所2039户。

(六)弘扬核心价值,推进文化振兴,共同缔造文明家园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一起抓,以道德讲堂、农家书屋、乡村文化广场建设等为重点,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传承发展优秀乡村传统文化,完善村规民约,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焕发农村文明新气象。新建党群服务中心8个,提档升级30个,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设立村文化点,宣讲脱贫故事、进行公示评比,激发群众致富志向;打造农家书屋、组织集体读书学习,培育文明风尚,改变陈旧习俗;新建文体广场、开设棋艺室,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加快农村公益性公墓规划建设,已上报镇级公益性公墓18处、村级公益性公墓155处。

(七)夯实基层党建,推进组织振兴,共同缔造和谐家园

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坚持党建引领,自治、德治、法治“三治结合”,深入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工作,持续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创新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扎实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定期组织开展最美农房、最美庭院等评选,探索“微网格+积分制”管理模式,引导群众抓好“房前屋后七小事”,建立健全公共空间、公共设施轮管机制和维护认领积分机制,以“小积分撬动乡村大治理”,激发村民参与共同缔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整体推进不平衡。各镇场之间工作推进不平衡,镇域内村与村之间工作推进不平衡。比如,部分镇场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重点仅放在主要交通沿线和人口密集区域,少数偏远村庄整治行动不大、效果不明显。

二是资金支持缺口大。虽然县政府大力统筹整合各类资金,但仍然是杯水车薪,社会资本的参与度低,村级集体经济普遍不活,“造血”能力不足。比如农村无害化厕所建、改等方面的资金面临短缺。

三是长效机制未形成。部分地方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一阵风,热一阵、冷一阵,没能做到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工作干劲的松懈直接导致农村环境卫生状况的反弹。

四是抓产业振兴办法不多。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根本。随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产业体量大,产业特色优势明显,但大而不强,市场影响力不大,做强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办法不多,龙头企业带动促产业振兴效应不明显。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底线,不断提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质效。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强化日常工作调度,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二是强力推进强县工程。抢抓全省“强县工程”试点县机遇,围绕农民增收这个重点、城乡协调发展这个核心、缩小城乡差距这个关键,加快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统筹县、镇、村三级服务体系,形成政府、社会、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

三是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行动。围绕“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总体目标,紧扣“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农村产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四条主线,推进“两环线一片区”138个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示范村建设。

四是扎实开展“三清两建一提升”行动。确保到2022年底,全县集体资产资源盘活利用率达90%以上;问题合同规范率达100%;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80%以上,社会化服务覆盖率达60%以上。通过县镇村三级联动,每年重点支持30个村组建资源开发型、土地经营型、资产运营型、产业带动型、服务创收型等不同类型的“乡村合作公司”,每个乡镇至少创建2家示范乡村合作公司。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