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随县人社局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总结
  • 来源:
  • 编辑:
  • 发布时间:2023-11-28
  • 【字体:    

2023年,随县人社局把结对共建随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深化拓展全国文明单位创建的重要内容,建平台、强队伍、抓载体、求实效,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走深走实。现将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搭建组织架构,健全工作机制

县人社局作为全国文明单位,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对接随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立结对共建联席会议机制,组建工作专班,明确专人负责,把局机关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下属23个实践站统筹纳入共建范畴,形成了“1+1+23”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组织架构。先后投资30余万元建设了局机关新时代文明实践办公室、文明实践讲堂、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等多功能室,夯实活动阵地。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制度、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和课程清单、志愿服务项目清单,做到年年有计划、季季有重点、月月有活动、全年有台账,形成了“中心吹哨、单位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整合志愿队伍,提升文明素养

我局组建了志愿服务分队,成立了23支志愿服务小队和6支“阳光人社”特色志愿服务队,全部纳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共有179名志愿者在全国志愿服务网注册。依托我局新时代文明实践讲堂开展“五讲”活动,即讲理论、讲政策、讲道德、讲法律、讲礼仪,提高志愿者的综合素质;先后组织志愿者到随县田王寨红军长征纪念馆、大洪山革命纪念馆、唐县镇革命烈士陵园等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国家传统节日开展人社职工大舞台、体育运动会、户外登山活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合唱比赛等“我们的节日”活动,培养志愿者的团队精神活力;在人社系统开展“文明窗口、文明职工、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培养志愿者的为民服务情怀和奉献担当精神,增强志愿者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三、开展志愿活动,点亮文明之光

按照“群众点单、中心制单、所站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共建机制,立足人社部门职能,突出“阳光人社”志愿服务精神,紧紧围绕“八大任务”,重点开展“五送”志愿服务活动,扎实为群众办实事,让群众共享文明发展成果。

一是送政策,聚人心。实施“新时代宣讲师”计划,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深入镇村和企业集中宣讲等方式开展“人社惠民政策进万家”活动,广泛宣传就业、社保和劳动保障政策,2023年,局机关及局属单位共组织政策宣讲进企业100余次,进村居30余次,让群众感知就业有门路、创业有扶持、养老有盼头、维权有保障,凝聚爱党爱国之心。

二是送技术,强信心。依托县就业训练中心和其他定点培训机构,大力开展送技能培训下乡活动,重点开展叉车驾驶、电工电焊、烹饪、月嫂等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每年培训达5000余人次,提升了我县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增强了劳动者的就业信心。

三是送服务,暖民心。创新开展“党员先锋队·服务走基层”活动,组织党员志愿者深入乡镇、社区,在人口集中地摆摊设点,为群众面对面开展就业招聘、社保服务、代办事项、收集社情民意,为特殊困难群众提供上门服务,先后共开展活动12次,直接服务群众1000余人次。

四是送文化,筑同心。先后到多个乡镇开展送电影下乡活动,到淮河镇高庄村开展送图书活动,多次到全国文明单位对接共建村淮河镇白鹤湾村、西湾村和金家祠堂村参加乡村振兴共建活动、环境整治和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到厉山镇灯塔社区开展“保护母亲河、共建生态文明城”志愿服务活动,到招聘会现场开展“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节约粮食”和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宣传活动,携手同心共树文明新风。

六是送法律,稳人心。开展《劳动法》《社会保险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人社法律法规“六进”活动,增强企业和职工的法律意识;到厉山镇灯塔社区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让民法典走进群众身边;在洪山、安居等镇设立“劳动争议流动仲裁庭”,主动将法律服务触角延伸到用工企业、到矛盾发生的“第一现场”,为当地群众和企业排忧解难10余场次,真正做到群众需求在哪里,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我局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增强了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为民服务意识,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深受群众欢迎。我们将以今天的会议为契机,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努力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引向深入,让新时代文明之树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名词解释:

1、“五进”: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工地。

2、“八大任务”:宣讲理论政策、普及法律知识、践行主流价值、涵养文明新风、保障改善民生、维护合法权益、弘扬志愿精神、提升服务效能。

3、6支“阳光人社”特色志愿服务队:党员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青年文明志愿服务队、政策宣讲志愿服务队、扶贫济困志愿服务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

4、“阳光人社”:温暖、贴心、有温度的服务;依法、公平、公开、公正为民办事。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