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县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要点
  • 来源:
  • 编辑:
  • 发布时间:2025-04-10
  • 【字体:    

2025年全县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和省市局部署要求,坚持监管为民、抽检惠民,大力推进价值抽检、信任抽检、开放抽检、创新抽检和清廉抽检“五个抽检”建设,在有感、有效和有为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全力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一、坚持价值抽检,重点解决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急难愁盼”问题

(一)加强重点品种抽检。依据市局相关要求,制定实施全县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计划,以问题为导向,综合运用常规抽检、专项抽检和应急抽检,提高抽检的靶向性。对全县主要农贸市场销售的米面油肉蛋奶蔬菜水果等大宗食品开展“定期检”;针对校园食品涉及的大宗食材和复用餐饮具,对校园和集中供餐单位开展“月月检”;对餐饮外卖、网络销售食品等,根据舆情反应,开展“随时检”。

(二)加强重点项目抽检。围绕百姓所需、社会关切、监管难点,加强大宗食品、校园食品、食用农产品、肉制品、保健食品、外卖食品、“一老一小”等重点领域、人群监督抽检。重点强化食品添加剂、非食用物质等项目抽检力度,减少多年合格项目抽检频次。

(三)加强重点业态抽检。聚焦直播带货、生鲜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开展专项抽检,主动发现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加强网络食品抽检,进一步提高网络抽检比重。

(四)加强重点行业抽检。对检出不合格的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全覆盖跟踪抽检,对检出多批次不合格或连续多年检出不合格的食品生产企业开展重点跟踪抽检。组织生产环节专项抽检,实现在产生产企业全覆盖。通过对地方特色和行业性食品的集中抽检,及时发现问题,化解行业性风险隐患。

二、坚持信任抽检,增强人民群众对抽检工作的信赖度、获得感

(五)常态化开展“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活动。加强宣传全国统一的食品安全“你点我检 服务惠民生”民意征集系统,1年365天、1天24小时随时点选自己关心关注和希望政府部门抽检的食品。市场监管部门实时查看到消费者点选的情况,及时掌握老百姓的抽检需求,让“点”有所应,选有所“检”,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关切。

(六)开展“百姓点检日”活动。组织各地开展“百姓点检日”线下活动,结合进市场、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四进)等,让食品抽检工作贴近百姓、走进生活。鼓励探索开设“电视问检”等专题栏目,审慎稳妥直播消费者普遍关心关注的点选食品的抽样检验全过程,邀请消费者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媒体记者等参与抽样,让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懂。

(七)强化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针对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强化核查处置通报督办,曝光典型案例,提高核查处置震慑力。加强对多批次抽检不合格以及连续多年抽检不合格食品生产企业问题处置。继续开展核查处置“回头看”,有效解决同一企业多批次抽检不合格和连续多年抽检不合格问题。

(八)提升抽检社会效益。开展食品抽检合格备份样品再利用工作,通过集中捐赠、联合捐赠等方式提高合格备份样品再利用率。针对群众关注的热点敏感问题,加强与媒体、专家、第三方组织等合作,提升公众食品安全认知水平。

(九)稳妥公布食品抽检结果。加强食品抽检结果信息公布舆情风险研判和预案制定,强化信息公布,推动抽检不合格结果信息分级分类有序归集至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三、坚持开放抽检,提升人民群众对抽检工作的积极性、参与感

(十)拓展抽检参与渠道。发挥政府部门主导、技术机构支撑作用,围绕食品产业、行业、企业,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专家学者、消费者代表参与抽检,形成齐抓共管的抽检工作格局。加强食品安全科普宣传,针对群众关注的舆情热点、反食品浪费等,结合抽检结果信息公布,组织发布食品安全消费提示、风险警示和风险解析。

(十一)加强数据分析研判。定期分析食品抽检数据,形成深度分析报告,依托行业协会、龙头企业、权威检测机构及有关专家,开展食品抽检大数据分析会商研判,发挥抽检排查风险“雷达”作用,排查苗头性、倾向性和潜在性问题和风险隐患,防范规模性、区域性、系统性风险。

(十二)强化问题数据通报。定期向教育、公安、农业农村、卫健、发改等部门通报重点区域、企业、品种风险隐患,推动部门协同共治。

(十三)推动区域联防联控。加强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合作机制,结合食品监督抽检发现的问题,开展交流协作,强化区域联防联控。

四、坚持创新抽检,提高抽检工作前瞻性、预见性

(十四)加强企业技术帮扶指导。聚焦中小微企业和连续多年多批次抽检不合格企业风险问题,组织食品领域专家,为企业“把脉问诊”,提供技术帮扶指导,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降低风险问题复发率。聚焦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对抽检不合格的地方特色食品生产企业实施跟踪定向检测,着力解决企业重难点问题,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十五)强化抽检应急工作保障。依托各检验检测机构,组建食品抽检突击队。结合实际,对救灾现场的方便面、面包、火腿肠、瓶装水等,以及安置点供应的餐食原料,开展监督抽检,根据需要实施驻点抽检;对灾后复市的商超销售的米面油等大宗食品和灾后开学的受灾学校食堂,实施跟踪抽检。

(十六)优化承检机构综合评价。按照省局承检机构动态管理机制,综合运用现场检查和数据抽查等方式,积极组织承检机构参与省局开展的留样复核、检验能力测试,强化抽检数据全过程管理,确保抽检数据真实、准确、权威。

(十七)加强食品召回管理。严格落实食品召回管理办法要求,推动不合格食品召回信息公示,着力提高不合格食品召回率,保护消费者健康安全。

(十八)建立完善新业态新模式抽检机制。建立健全网络食品抽检工作机制,强化新业态新模式食品抽检,进一步规范直播带货、生鲜电商等经营行为。

五、坚持清廉抽检,提升抽检工作规范性、廉洁性

(十九)规范监督抽检行为。加强食品抽检招投标管理,严格招投标程序,筑牢廉洁抽检“防火墙”。提升食品抽检资金使用绩效,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加强抽检全过程廉洁教育,管好抽检队伍,确保抽检过程符合廉政纪律要求。

(二十)加强抽检队伍建设。组织参与全省市场监管系统食品抽检大比武活动,加强行风建设,遴选优秀监管和检验工作人员参与全国大比武,提升食品抽检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和实战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