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县推进就地城镇化提升城镇居民生活品质相关政策解读
  • 来源:
  • 编辑:
  • 发布时间:2025-04-10
  • 【字体:    

根据《关于进一步推进就地城镇化提升城镇居民生活品质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对相应群体实施住房消费激励政策,现将有关政策解读如下:

1.激励政策什么时间生效?

相关职能部门出台激励文件之日起生效,至2026年9月30日止,有效期3年。

2.激励政策享受群体有哪几类?

主要有:多孩家庭、人才、农民、城镇拆迁户、城镇D级危房户。其中:新市民包括非随县户籍外地来随、进城(含返乡)就业创业,此项政策按照县政府2022年《关于对外来务工人员在随县中心城区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给予补贴实施方案》(随县政发〔2022〕18号)文件执行,拆迁户按照县政府出台的《关于印发推进县城中心城区房屋征收补偿房票安置实施意见》(随县政发〔2022〕17号)文件执行。

3.政策享受群体由那些主管部门审核?

(1)多孩家庭从村(社区)申报,属地卫健部门审核。

(2)人才群体从用人单位申报,企事业单位所在地人社部门、人才管理部门审核。

(3)非随县户籍外地来随、进城(含返乡)就业创业群体从住建局房产中心申报,住建部门审核。

(4)农民进城生产生活、退出宅基地从村(社区)申报,属地农业农村部门审核。

(5)城镇拆迁户、城镇D级危房户群体从村(社区)申报,属地住建部门审核。

4.家庭有住房的还可以申请激励政策吗?

可以申请。根据就地城镇化相关政策,激励政策主要为推进城市和产业“双集中”高质量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促进居民消费。

5.什么是主申报人?

《激励资格认定申请审批表》中填报的申请人为主申报人。主申报人应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不限于自然户家庭户主,家庭成员均可以作为主申请人。

6.什么是自然户?

自然户指三代以内直系亲属。三代以内直系亲属包括父母、自己、子女。兄弟、姊妹、兄妹均为旁系亲属。父母有多个子女的只能选择其中一个子女作为自然户申报,但不得重复申报。

7.父母和子女单独作为自然户申报的,使用时能否享受叠加政策?

不能。父母和子女单独申报的,应作为两个自然户。

8.各类群体享受激励政策的申报原则是什么?

(1)人才以自然人申报。例如:家庭成员中有4人符合人才资格认定标准,均可以申报20㎡,每购买一套住房只能享受一次。

(2)多孩家庭、农民、城镇拆迁户、城镇D级危房均以自然户申报,申报时必须填报全部家庭成员。

(3)除多孩家庭外,申报人符合多重身份资格的,只能确认一种资格作为主申报人,享受激励条件。

(4)除人才外,家庭成员之间不得重复作为主申报人申报同一种政策激励类型。

(5)每种激励政策类型应分次申报,按照各部门规定的认定标准提供相应的资料。

9.激励政策在购房中使用的原则是什么?

只有“房源超市”中的房屋才能享受激励政策,激励政策资格不得交易、转让、更改,限于自然家庭户成员使用。

10.家庭成员之间享受激励政策叠加原则是什么?

(1)除三孩家庭最多不超过80㎡外,其他群体每套房享受最多不得超过60㎡,且均不得超过购房面积的60%,多余的部分可另购买第二套享受。

(2)普通商品房最多享受不超过三种不同类型的激励,叠墅、合院每套只能享受一个身份的激励类型。

(3)叠加的三次激励应分别为三种不同类型群体,三孩家庭分别享受二孩和三孩各20㎡,可作为享受一次激励40㎡使用。

11.激励资格流通使用的原则是什么?

资格认定由属地审核,激励资格可全市流通。但是激励政策群体和认定标准超过购房地政策范围的,仅限于政策制定地使用,激励政策享受面积按购房地政策执行。例如:随县激励政策享受标准为20㎡,曾都区政策享受标准为15㎡。随县申报为医务人员,曾都区政策无医务人员,随县医务人员在曾都区购房不享受激励政策;如曾都区政策有该类群体(资格认定标准在曾都区范围内),在曾都区购房可享受15㎡。

12.取得激励资格后,在房源超市中未选中自己喜欢的房源,怎么办?

激励资格只是一种认定资格,可在有效期内使用,如不使用或超过有效期,资格无效。

13.激励资格如何使用?

激励资格享有人在签订商品房合同时出示激励资格,由开发企业人员登录房地产市场管理平台,通过合同签约功能输入激励编号进行激励面积核验,核验无误后进行合同关联激励资格操作。系统会自动核减激励资格享受面积并计算出核减后的总房款,由开发企业人员保存并提交商品房合同备案申请,报主管部门审批后合同备案。

14.符合激励政策的多孩家庭如何认定?

符合国家生育政策,凡是2016年1月1日全面放开两孩生育、2021年11月26日全面放开三孩生育之后,到2026年9月30日期间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可享受激励政策。二孩家庭享受20㎡,三孩家庭享受40㎡。

15.再婚夫妻中,男方婚前2孩,女方婚前1孩,再婚夫妻新生育第1名子女算几孩?

算2孩。按照细则,孩次以母亲认定,再婚夫妻中,女方婚前1孩,婚后生育第1名子女,可按二孩政策。如果再婚夫妻中,女方婚前2孩,再婚夫妻新生育第1名子女可按照3孩政策。

16.夫妻之间已有1孩,生育双胞胎或多胞胎,享受什么政策?

政策规定的时间内,二胎生育双胞胎或多胞胎的,享受三孩奖励。

17.夫妻之间已有3孩,2026年9月30日前再生育1孩,能否享受政策?

不能享受。按照2021年6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并取消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清理和废止相关处罚规定,生育4孩或更多子女不再处罚,但并不享受相应福利政策。

18.人才资格认定标准?

(1)企业类:全日制专科或专技中级职称(含)以上、职业技能等级技师以上人才。

(2)公益类事业单位(不含参公管理单位)类:全日制本科或专技中级职称(含)以上、工人职业技能等级技师以上人才。

教师、医生等符合人才资格认定标准的,可按照人才申报。

19.退休人员符合人才认定标准的,可否纳入人才申报范围?

不纳入。人才审核标准里面需要提供缴纳社保证明,退休人员已无法缴纳社保。

20.征收拆迁和城镇D级危房家庭认定标准?

(1)被征收补偿的,提供货币化安置征收补偿协议。

(2)城镇D级危房家庭,提供危房鉴定证明,以及村(社区)出具的按规划不得或无法就地重建证明。

征收拆迁从2023年10月17日签订征收补偿协议算起。

21.农民资格认定标准?

(一)农民进城群体资格认定标准?

随县辖区范围内农村户籍可申报。

(二)退出宅基地资格认定标准?

自愿退出农村宅基地资格权使用权家庭提供不动产登记证原件及复印件,房屋拆除照片,产权注销证明,自愿退出宅基地资格权、使用权协议。

22.退休后,可申报就业创业激励政策吗?

不能。就业创业人员指法定劳动年龄内的失业人员。

23.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能申报新就业群体吗?

不能。缴纳灵活就业养老保险的外来务工人员和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群团组织、国有企业等在编干部职工除外。

24.为什么要限定人群?

推行人口激励是面对人口老龄化实行的重要政策;抢抓人才机遇,引进技术性人才,可以有效增强城市的重要实力;改善农民、来随(返乡)就业创业群体生活质量,提高居住环境,解决征收、D级危房问题是就地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可以拉动消费升级、产业升级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经济发展。

以上政策解读后期可能会有少许调整,以最终资格认定的审核条件为准。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