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镇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 来源:
  • 编辑:
  • 发布时间:2022-04-22
  • 【字体:    

——在安居镇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报告

吴   顺

(2021年10月8日)

各位代表:

我现在代表安居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以审议,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回顾

五年来,镇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镇干部群众,砥砺奋进、跨越赶超,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社会发展开创新局面。2016年至2020年,全镇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5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02亿元,规模农产品加工业产值69.6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亿元,培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个,限额以上商贸企业5个,外贸出口创汇5685.4万美元,招商引资15.3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5050.8万元。

一、五年来,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埋头苦干,交出了一份成果丰硕的社会发展答卷

(一)着力开展疫情防控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第一时间迅速行动,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全面落实防控责任,快速形成了镇村联动,村所一体,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疫情防控体系。组织动员全镇49个支部400余名党员,组建24支疫情防控工作队,全面开展返乡人员信息摸排和重点人员、重点场所管控,严把疫情输入关口。加强防疫知识和政策宣传,印发宣传资料2万余份,悬挂宣传条幅1000余条,利用村村响广播、电子显示屏、“古韵安居”微信公众号,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和防疫政策,努力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成立复工复学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上级部门相关要求,协助企业、学校做好物资储备、环境消杀等工作,确保企业、工厂、学校按时复工复产复学。耐心细致做好疫苗接种工作,组织好网格化摸排,做到应接尽接、不漏一人,全力筑牢免疫屏障。截至9月20日,全镇共接种疫苗54031针次,接种率达87.4%,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二)着力推进项目建设

坚持抓项目、夯基础,经济发展的“基础大盘”越来越牢固。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16年至今累计引进企业1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家。工业园区及项目落地区域公共设施进一步优化。投资200万元,对工业园区企业用水及污水处理管网进行改造,满足企业生产生活所需。支持企业提档升级,主动联系企业解决资金困难,推进随州市兴业汽车电器有限公司、随州春茂针织有限公司提升产能,湖北一佳液压机械有限公司新上智控生产线、随州市科奥有限公司新上液压机械设备,进一步夯实企业实力,振兴安居工业。

(三)着力发展农业经济

“一村一品”建设落到实处。王家沙湾村被农业农村部评为第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长佳蔬菜注册的“随州泡泡青”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农业综合生产效益进一步提升。粮食复播面积达11万亩,产量4.5万吨,蔬菜种植面积1.5万亩,年产量达13万吨。创建“三品一标”达到25个,其中无公害产品14个,绿色产品10个,农产品地理标识1个。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131家,其中爱国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投资200万元,建成全市面积最大的粮食烘干、储存中心。怡佳蔬菜、琼圃农业等年销售20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达到7家。创新农产品销售路径,通过以奖代补和“双订单”方式,实现香稻双订单种植面积2万亩,全镇农业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步伐铿锵有力。

二、五年来,我们“装点江山归画图”,真抓实干,交出了一份日新月异的城乡建设答卷

(一)乡村气质更靓

持续优化基础设施。累计投入资金1237万元,延伸供水主次管网14.2公里,完成华新水泥路口至自来水厂供水管网改造;抓紧抓实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投入340万元购买环卫设施设备,新增各类环卫作业车辆57辆,新投放分类垃圾桶4000个,新增镇区环卫保洁人员35人,基本建成肖家店村、安南山村、车岗村、和睦畈村四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投资420万元,完成中心家园小区和康乐信农产品有限公司门前的硬化、绿化、亮化、排水工程;投入64万元,完成宝峰街、五显街的道路硬化。认真抓好厕所革命工作,投入资金670万元,新建镇级公厕4座,村级公厕23座,旅游公厕1座,改建农村无害化户厕3018座,圆满完成县级下达的“厕所革命”三年攻坚任务。

(二)生态颜值更美

紧扣绿色发展的总体目标,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现通道绿化330亩,森林抚育2800亩,油茶补植补造400亩,“绿满安居”任务按期完成。投资60万元,对随洪路沿线、宝峰街、兴安街绿化带进行提档升级,整修街道行道树1000余株,完成树木补种3000余株。投资2000万元,新建集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投资1100余万元完成一期、二期生活污水接户管网工程和企事业单位接户管网工程建设,顺利启动乡镇污水处理费征收工作。全力打击非法采砂行为,取缔河道非法采砂点13个。全力抓好秸秆禁烧工作,镇域内未出现大面积露天焚烧。全力推进中央、省、市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信访件全部整改完成。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

(三)集镇品质更优

城镇化率从2016年度的47%提高到53%,建成区面积达到2.9平方公里。坚持规划为先的建设理念,投入82万元完成《安居镇城镇总体规划修编》,科学规划镇区发展方向。投资15万元在镇区主要路段规划停车位、安装电子违停抓拍系统,镇区车辆停放混乱问题得以解决。投资1500万元,正式启动建设集农贸市场、文化广场、幼儿园为一体的商贸综合体。严格规范规划区范围内的建房行为,持续加大对违法建设的打击力度,累计依法处置违规建房行为21起。广泛开展“四自三包”活动,违规占道经营、占道设摊、私搭乱建等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三、五年来,我们“一片丹心皆为民”,负重快干,交出了一份沁润人心的民生保障答卷

(一)圆梦全面小康

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先后投入奖补资金160万元,申报扶贫专项资金项目29个。发放小额扶贫贷款1723万元,产业扶贫资金498.8万元,惠及4640户贫困户。完成易地扶贫搬迁64户,C、D级危房改造373户。完成全镇762户1114人结对帮扶工作,入户走访率达100%。结合实际,拟定产业帮扶、公益性岗位等四大类帮扶措施,形成一户一策帮扶措施,贫困人口收入增长率、就业率稳步提升。全镇贫困户年平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000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进一步提高,基本消除村集体经济空白村。截至2020年底,全镇贫困人口1400户3019人全部稳定脱贫。

(二)彰显民生温度

持续加大民生投入,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占比达80%以上,五年来解决了一批与群众密切关联的民生实事。投入360万元,开展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投入265万元,完成福利院改造;筹资800万元完成安居中学教学楼改造,新建安居三小塑胶运动场2个,新建安居二小卫生厕所一座,教育教学环境进一步优化;投资300万元对24个村卫生室进行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夯实了农村医疗卫生基础。持续提高基本民生保障水平。全镇352户546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对象393人实现亲情化服务。及时解决困难户生活困难、重大疾病患者看病难问题,全镇各类优抚对象788人,优待抚恤金全部按标准及时发放。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位居全县前列。新建5所村级文化广场,配备了健身娱乐器材,人民群众的生活更有温度,更有质感。

(三)守护一方安宁

扎实推进“法治安居”建设,“六五”普法效果明显,扫黑除恶成绩优异。深入开展“访议解”活动,全镇共建立55个“逢四说事”室,化解了一批信访积案,获“全县信访工作成绩突出单位”。深入贯彻落实“调解优先”原则,开展矛盾大排查,全镇人民调解员化解矛盾纠纷4920起,司法调解化解矛盾75起,法律援助案件25起,无赴省进京非访现象发生。全力保障安全生产,开展由党政联席会领导带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深入各类企业开展风险排查达100余次,切实找隐患,促整改,实现安全生产“一无一降”目标,连续5年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全镇社会大局稳定,广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同时,统战、武装、退役军人服务站、公安以及“工、青、妇”等群团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绩,税务、供电、供水、农技农机、水利水产、林业、邮政、电信、网络文化等单位为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新贡献。

各位代表,五年来,我们始终把政治建设扛在肩上,初心不改、使命不移。深化巩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持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我们始终把廉政建设放在心上。认真履行廉政政府建设主体责任,加强廉洁警示教育,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政府一心干事、一心为民的清廉本色不断彰显。

各位代表,思危方能安居,行稳才能致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步伐较慢,村集体经济壮大缺乏产业发展支撑,后劲乏力。高铁征地拆迁等社会不稳定因素此消彼长。项目推进瓶颈难以攻克,项目落户难。少数基层组织年龄结构老化,人才引进难、留住难,亟须注入新鲜血液。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主要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按照安居镇第十一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围绕建设“实力安居、特色安居、秀美安居”的总体目标,抢抓政策机遇,大力实施工业强镇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项目带动战略,奋力把安居镇打造成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幸福之镇。

二、奋斗目标

经济实力取得明显提升,城镇建设实现跨越突破,文化事业获得繁荣发展,人民生活得到全面改善,政府建设得到切实提高。

各位代表,五年的成果令人欣慰,五年的成就催人奋进,五年的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刻体会到:只有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方向,绝对忠诚、上下一心,才能形成心齐气顺、政通人和的发展氛围;只有始终保持坚定的发展理念,攻坚克难、抢抓机遇,才能走出后发赶超、乘势上行的发展路子;只有始终保持坚定的为民初心,遵循民意、汇聚民力,才能凝聚同向同行、团结拼搏的发展合力;只有始终保持坚定的担当姿态,敢闯敢拼、敢作敢为,才能创造百花齐放、亮点纷呈的发展局面。实践证明,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攀高峰”、凝心聚力“谱新篇”,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就能实现安逸安居的美好愿景。

未来五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做优项目建设

大力实施工业强镇战略,紧紧抓住随县高铁站建设的机遇,着力争取县委、县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强化项目过程管理,及时解决土地征迁、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难题。树立攻坚克难的勇气和一抓到底的韧劲,确保运通实业、汇隆新能源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强化工业平台支撑,加快完善工业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力争到2026年,新建标准化厂房30万平方米,强化水电气等要素保障,不断提升工业园区承载能力。实施企业“倍增”计划,做大做强兴业电器、华新水泥、春茂针织等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力争到2026年,实现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5个,基本实现由农业大镇向工业强镇跨越。

(二)深化招商引资

多措并举抓好招商引资,着力引进一批工业项目,筑牢经济发展之基。扎实开展产业招商、以商招商,深化云招商,确保年均招引项目3个以上,签约项目个数和投资总额位列全县第一方阵。聚焦产业发展、集镇更新、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加大项目研究论证、策划包装力度,确保重大项目库滚动储备项目达到2亿元以上。密切关注中央和省市各类政策调整和变化,跟踪研究大型国企、民企产业布局和投资方向,研究利好政策和机遇,加快反应、抢占先机,赢得高质量发展主动权。

(三)壮大现代农业

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实施绿色增效、品牌建设、科技推广、主体培育、改革创新“五大示范行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从严整治违法占用耕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粮食复播面积稳定在11万亩以上。积极申报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水平。扎实推进现代蔬菜产业园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应用,培育壮大现代种业、农机装备、烘干冷链物流等配套产业,积极争创省级蔬菜种植大镇。规划建设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做强“溠水牌”泡泡青,“随洪”、“三鑫”、“福”牌香米等区域公共品牌,推进“弈佳鑫”牌绿茄、西红柿和沙湾萝卜等品牌打响知名度,扩大市场面。坚持“种养加”结合和产业链再造,壮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特色产业,推动农旅文融合发展。

(四)擦亮旅游品牌

积极谋划推进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努力争取文化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地方专项债券资金。落实以九街十八巷、羊子山古墓群、鄂国古都城遗址景点为核心的红色旅游项目的策划,打造安居红色旅游亮点。开展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支持广济蓝莓基地、随州市爱国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怡佳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神楚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打造一批集餐饮住宿、种植采摘、娱乐垂钓、健康养生等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园区。着力推进涢水河1.5公里沿岸风光带建设,加快百亩油桃、葡萄、草莓、蓝莓采摘园建设。全力统筹红色资源和绿色资源的开发,打造“一红一绿”、红绿相映,熠熠生辉的精品旅游线路,擦亮安居旅游品牌。

(五)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研究制定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积极争创省级乡村振兴先进乡镇、示范村。扎实抓好乡村建设,科学编制全镇24个村(居)布局规划,做到村镇面貌和谐统一。巩固“绿满”成果,加快生态村镇建设步伐,每年争创1-2个省级生态村、2-3个市级生态村。加强集镇功能建设。继续打造随洪公路沿线和厉均公路沿线环境整治示范工程,完成长庆街南段的立面整修。在集镇区建设1-2个休闲广场、1个中心农贸综合大市场,实施主街道绿化、亮化工程。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擦亮小城镇”、“爱国卫生运动”等环境整治行动,建设一批以安南山村为代表的美丽宜居新村。开展好文明乡村评选,推动实现移风易俗,营造文明和谐乡风。选好用好乡村振兴带头人,推行优秀农民工定向回引“五个一”机制,引导农民工返乡就地就近就业。健全农村“六网”配套设施,加快推进村镇全域供水建设,推动要素资源向农村聚集,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

(六)巩固脱贫成果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在5年过渡期内保持帮扶政策措施总体稳定。持续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落实和完善兜底性政策,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优化驻村联系帮扶和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制度,确保驻村帮扶机构不撤、队伍不散、人员不减。持续做好壮大扶贫产业、稳岗就业、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扶贫项目资产监管等重点工作,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七)办好民生实事

积极申报民生工程项目,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持续增加教育设施投入,推进危旧校舍改扩建或迁建。进一步整合医疗卫生资源,提高镇村两级公共卫生水平;面向常住人口,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稳定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续保规模。健全社会救助机制,完善医疗、孤儿等各项社会救助制度。加强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农村五保实现应保尽保。完善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抚恤帮扶工作,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镇便民服务大厅各项功能,全面实现前台受理、后台办理和部分事项即时经办以及延时服务制度,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办事。

(八)强化社会治理

坚持底线思维和问题导向,慎终如始抓好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各项工作,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力抓好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工作要求,压实属地管理、部门监管、企业主体“三个责任”,切实将“全域安全”的理念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坚决做好污染防治。深入推进“小化工”“散乱污”专项整治行动,彻底打赢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提升镇村生态环境质量。打造法治社会生态,持续加强普法宣传,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举报线索“零存量”、黑恶势力“零容忍”为目标,做到有黑扫黑、有恶除恶、有乱治乱。全力做好信访案件的处理和核查工作,健全利益表达、协调、保护机制,化解矛盾纠纷。加强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推动“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统筹抓好妇女儿童、共青团、工会、宗教等工作,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关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新目标新任务,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将贯彻落实党建引领,坚持严字当头、全面从严、一严到底,以更高的起点、更高的目标、更高的要求,不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一以贯之,绝对忠诚为政。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和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等制度,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省、市和县委决策部署,始终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

一丝不苟,依法规范行政。强化法治思维,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做好财政预决算、招投标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全面加强工程建设招投标、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坚持把诚信施政作为重要准则,着力提升政府公信力。

一抓到底,务实高效施政。始终把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生命线,突出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坚持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干就干好。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规范开展督查督导,严守精文减会“硬杠杠”,用好容错纠错“护身符”,打造敬业、专业、乐业干部队伍,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成为政府系统干部的鲜明特征。

一尘不染,清正廉洁从政。把稳扛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压紧压实“一岗双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县十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坚决做到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打好行政开支“铁算盘”,拧紧三公经费“水龙头”,强化审计监督、财政监督,加强财政预算执行、公共资源配置、重大项目建设、招投标管理、民生资金等重点领域监管,千方百计把每一笔钱用在刀刃上、关键处,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群众和企业的“好日子”。扎实推进“以案促改”警示教育,持续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心齐气顺的干事氛围,确保干部更清正、政府更清廉、政治更清明。

各位代表,新阶段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起点上,我们意气风发、豪情满怀,信心坚定、步履铿锵。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奋斗者的姿态大干实干,以追梦人的执着攻坚破难,对标竞进、激情担当,为全面建设实力安居、特色安居、秀美安居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