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长岗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暨半年工作总结分析会召开。镇党政班子成员、各村党支部书记、包村领导及相关站所负责人齐聚一堂,通过“汇报亮实绩、点评指方向、总结明路径”的方式,全面复盘上半年工作,精准研判发展瓶颈,为全年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按下“加速键”。
特色产业激活集体经济“一池春水”
会上,各村党支部书记依次围绕上半年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民生实事、集体经济增收等工作“晒成绩、摆问题、谈思路”,用数据说话、以实例佐证,亮出各具特色的“成绩单”。
熊氏祠村、珍珠泉村发挥地处城乡接合部的区位优势,聚焦农村“三资”管理与利用、集体资源的清理和回收,盘活闲置资源,发展“有机种植+香稻+地肤子”产业,打造乡村博物馆、物流园,参与生态修复治理等项目建设,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可达50万元;黄木淌村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利用荒坡闲地,重点发展光伏、香稻、中药材等三大产业,村集体经济有较大突破;大洪山村、喻家湾村深耕“边角经济”,做活“山水”文章,发展特色种植(香稻、香菇、酒高粱、八月瓜等)、水产养殖(黄颡鱼、大白刁等)和林下经济(蜜蜂、七叶一枝花等),形成多点开花,多点突破,多渠道创收的可喜局面;东庄畈村以电商经济为突破口,注册“源泉优品”区域品牌,整合10余种土特产,助力农户销售农产品30万元,带动村集体创收3万元。庹家村、洪山坪村和绿水村则在“自在小院”“根雕园”“明清街”等特色民宿集群及农文旅融合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各村还直面问题:有的村坦言“产业规模小、产业发展链条较短、缺乏龙头企业带动”“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有的村提到“品牌意识不足,产品附加值低”,有的村反思“联农带农机制不够完善,资金与技术、人才支持短缺”,为后续工作找准了发力点。
靶向施策破解发展瓶颈的“关键路径”
各村汇报后,包村领导逐一“把脉问诊”,既肯定成绩,如熊氏祠村盘活“三资”有魄力、珍珠泉村有机种植有潜力、大洪山村“两委”班子发展集体经济有干劲、东庄畈村发展直播经济和“共享菜园”有新意……也直指短板:洪山坪村集体产业单一,必须抢抓荆随高速、环大洪山三地的互联互通、三眼泉饮水工程等项目带来的发展机遇,因势利导布局乡村休闲旅游、观光农业、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庹家村“自在小院”运营缺乏专业团队,服务标准化不足,建议在配套休闲度假旅游服务功能完善上下功夫;绿水村要牢牢把握地处核心景区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深化同景区文旅集团的合作,共享发展红利。
各包村领导还结合各村资源禀赋给出具体建议:对资源匮乏村,建议“抱团发展”,联合周边村共建共享产业项目;对有产业基础村,强调“延链补链”,推动农产品深加工;对区位优势村,鼓励“三产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农事体验等新业态。点评直击要害、务实管用,让各村既看清了差距,更明晰了改进方向。
凝心聚力绘就乡村振兴“共富图景”
该镇负责人在总结中肯定了上半年全镇村集体经济呈现“稳中有进、亮点纷呈”的态势,全镇所有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较去年同期均有提升,其中一半以上的村有望突破20万元。但“发展不平衡、质效待提升”的问题仍需破解。他强调,各村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理清思路、压实责任,聚焦特色产业、项目建设、资产盘活等关键环节,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确保村集体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为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发展村集体经济,是检验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试金石’,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压舱石’。”镇党委书记黄鹏最后强调,坚定信心是黄金、建强队伍是基础、盘活三资是方法、争跑抢创是手段、造血能力是核心、兜牢底线是保障。各村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找准一个好项目、建立一个好机制、带出一支好队伍、养成一个好习惯(市场化思维)上来。他要求全镇党员干部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一是抓牢“党建链”,把抓班子、带队伍、储后备作为打基础、利长远的战略性工程抓紧抓实,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二是找准“金种子”,念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态经,找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切口,立足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做文章;三是紧盯“民生账”,年底前确保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万元,其中50%以上的村要突破20万元,基础较好的村力争突破50万元,让村集体经济“壮起来”,让群众腰包“鼓起来”。
此次会议既是“总结会”也是“动员会”,通过“亮绩、点评、部署”,让全镇上下明晰了“家底”、找准了“路子”。下一步,长岗镇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拧紧责任链条,补齐发展短板,推动集体经济再上新台阶,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动力。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