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党支部,各村(居)委会,镇直各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做好2025年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要求,有效防范未成年人溺亡事件发生,切实保障未成年人生命安全,结合我镇实际,现就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抓好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通知如下。
一、主要任务及责任分工
(一)成立防溺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
组长: 程* 党委书记
副组长:熊* 磊党委副书记、镇长
副组长:张* 人大专职主席
李*君 党委副书记
沈*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
梁*曼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派出监察室主任
周*进党委委员、副镇长
徐*成 党委宣传委员、武装部长
贺*凡高城镇党委组织、统战委员
朱*朝 党委委员、派出所所长
王*宏 人大专职副主席
成 员:刘*男 司法所所长
马* 党政综合办主任
沈*星 平安建设办主任
周*兵 党建办副主任、团委书记、武装部副部长
谢*建 政府干部
方* 政府干部
苏*军 中心学校党总支书记
张*林 卫生院院长
陈*军 水利水产服务中心主任
艾* 自然资源和规划所所长
张*国 文化服务中心主任
各包村干部,各中小学校、幼儿园校(园)长
各村(居)委会书记、主任
(二)明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1.镇纪委:每月开展1次青少年儿童防溺水工作督查暗访,发现问题及时交办,督促整改到位,对情节严重的村(居)委会挂牌督办,开展约谈,直至问责。
2.镇应急管理站:建立健全防溺水联合工作体系,承担预防青少年儿童溺水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开展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各村(居)委会、各部门和企业落实各个危险区域的警示标志和防护设施,加强应急准备和救援指挥协调,及时组织救援力量开展事故救援工作。组织开展防溺水工作督导检查,及时通报情况。
3.镇平安建设办:将防溺水工作纳入年度平安建设考核内容,督促指导各村(居)抓好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落实,发挥基层网格员作用,进村入户做好防溺水宣传、劝导等工作。广泛动员党员干部、村(居)辅警、平安建设志愿者力量,定期对重点水域开展全面巡查,同步开展防溺水宣传教育活动。利用12345热线及时处理并跟踪督办涉及溺水安全隐患相关群众诉求,重大问题及时向镇党委、政府报告。
4.镇社会事务办: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安全守护,以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为重点,推进留守儿童照护委托协议签订和监护责任履行全覆盖。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救助保护机制,督促村(居)委会配备儿童督导员和村(居)儿童主任,加强暑假期间的家庭探访和关爱服务,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将符合条件的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纳入救助范围。
5.镇城建办:负责因建筑施工而形成的水池、水坑的管理,加强建筑施工监管,严格执行“围挡”作业,及时消除在建工地水坑隐患,严防少年儿童进入工地。督促建筑施工单位及时回填危险水池、水坑,无法回填的应设立“四个一”警示标识和防护设施。
6.镇中心学校:负责教育系统防中小学生溺水工作协调日常工作,建立健全防中小学生溺水安全管理制度。督促各学校落实防溺水措施,将防溺水安全教育纳入教育督导体系,加强校园安全监督和管理。结合课后服务,会同相关部门统筹利用社会游泳资源面向未成年人广泛开展游泳教育和自救、互救技能培训,力争每位小学生毕业时100%实现“人人会游泳、人人会自救”的目标。强化教育,积极开展溺水防范宣传活动,扎实开展“电话嘱安”行动,严格落实“1530”(学校要以班级为单位,每天放学前1分钟,每周放学前5分钟、节假日前30分钟对学生进行防溺水教育和安全警示教育)安全教育;实施家校联动“六个一”,结合家访活动,入户宣传防溺水和应急救护知识,增强家长的责任意识和监护意识。
7.镇派出所:广泛发动派出所力量参与重点水域巡查和防溺水知识宣传,深入辖区水库岸线、湖泊水域等区域开展“地毯式”隐患排查。构建防溺水全面防护网,确保每片水域有专人巡逻、管理、防范,针对溺水易发水域,充分利用“慧眼看千村、警民护万家”工程,加大日常巡逻密度和力度,利用语音示警、喊话劝离等技术,及时劝离近水活动人员。加强未成年人溺水事故的现场处置、原因调查和性质鉴定协助处置善后,构建联动式救援机制,妥善处置溺水警情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会同教育部门及时做好未成年人溺亡数据统计分析。组织驻校民警走进辖区中小学,全面开展以“防溺水、防欺凌”为主题的法治宣传教育。发挥派出所“一居(村)一警(辅警)”的作用,会同教育等相关部门发动基层组织,全面排查重点对象,推动落实包保责任制。
8.镇自然资源和规划所:负责加强对各类自然保护地进行安全隐患排查、防范和治理,建立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风险等级明确,责任主体明确。加强对采砂、取土、取石形成的水域监管措施,督促相关业主单位对采砂、取土、取石形成的水域设置“四个”安全警示标识。在人员易达区设立安全隔离带和防护栏(网、墙),放置救生圈、救生绳、救生竿等应急救援物品。
9.镇文化服务中心:加强防未成年人溺水宣传,加密暑假、节假日、周末宣传提醒,利用“高城之声”微信公众号优先发布预防未成年人溺水的宣传信息和稿件,及时转发权威媒体刊发的相关宣传作品,督促指导各村(居)委会、各部门利用“村村响”循环播放防未成年人溺水提示信息,播放预防学生溺水宣传教育片、警示片及开展防溺水知识宣传,营造社会广泛关注学生安全的良好氛围。做好相关网络舆情的监测和处置工作。
10.镇水利水产服务中心、自然资源和规划所、农业农村服务中心:组织督促池塘、水潭、水渠、河段、湖泊、水库、公用水井等有较高溺水风险水域的所有人或者使用人、管理人,落实下列防溺水主体责任:按照规定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在高风险水域配备一个警示牌、一个救生圈、一根救生绳、一根救生杆“四个一”警示救生设施,并做好日常维护和物品补充。建立危险水域巡查、安全隐患整改等防溺水工作制度,明确防溺水责任人、巡查责任人。因工程建设等原因形成坑池、水洼的,建设施工单位应当设置警示标志、及时填平;未及时填平的,应当设置安全防护设施。积极整合水域数字地图和视频监控资源,创新运用AI自动语音示警、喊话劝离等技术手段,对危险水域进行全天候监控防范。
11.镇卫生院:及时组织对溺水人员的救援工作。配合学校做好预防溺水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正确的救人和自救常识。根据职责组织行业内相关单位配合中小学校开展学生游泳技能、现场救护的培训,实现辖区内的中小学生培训全覆盖,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12.镇团委、妇联:结合自身工作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形式多样的防溺水教育宣传及相关关爱行动,镇团委组织青年志愿者队伍,动员“返家乡”大学生开展“敲门行动”,充分发挥暑期爱心托管班的育人作用,将防溺水宣传教育作为重要课程内容纳入托管服务体系。妇联组织巾帼志愿者经常性入户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重点家庭宣传防溺水知识,向监护人强调监护责任。举办暑假“彩虹行动”托管班,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提供课业服务、兴趣课程及安全教育,减少儿童独自接触水域的机会。通过“爱心妈妈”结对帮扶活动,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排查家庭安全隐患。
(三)村(居)委会职责
各村(居)委会要制定切合实际的防溺水工作方案,推进防溺水“网格化”管理,将监管职责分解到每一个网格单元,确保水域监管不留死角。要全面掌握放假期间在家学生情况,建立工作台账,紧盯中小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特殊家庭的学生,落实属地盯守责任。加强重点水域隐患排查,落实“四个一”警示标识设置和“四位一体”群防群控工作机制。
各村(居)委会要充分利用村村响广播、电子显示屏、横幅标语、流动宣传车等形式,在重点时段定时循环播放防溺水宣传音频,加强防溺水安全警示宣传,在村(居)活动中心宣传栏公布危险水域、临水路段警示示意图,并以文字形式进行警告;建立健全水域日常巡查制度和监督制度,村(居)管水域指定专门负责人,对非村(居)管的水域要确定一名村“两委”成员为具体工作责任人,定时定段对河塘库边等危险水域进行巡逻。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协同联动,压实工作责任
1.提高思想认识。各村(居)、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将其作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按照属地、行业管理权责双线推进,全面开展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坚决遏制未成年人溺水事件发生。
2.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健全防溺水工作领导机制,完善由政府分管应急管理工作的同志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分工协作的防溺水工作机制。各村(居)、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工作职责和任务清单,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家校联动”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3.落实工作责任。镇政法办及教育、水利、民政部门要将预防未成年人溺水工作分别纳入平安建设、教育督导、河湖管理监督检查、留守儿童安全守护工作体系,督促各村(居)压实责任。
(二)狠抓重点防范,落实管控措施
1.加强隐患排查。水利水产服务中心、自然资源和规划所、城建办、交通运输、农业农村服务中心、文旅等行业部门要紧盯学校、村庄周边和学生上下学沿途等水域,对照责任清单全面开展水域防溺水风险排查,摸清河流、水库、池塘、堰塘等水域的权属主体、水城深浅和警示标志、救援设施配置情况,全面消除各类风险隐患。
2.强化巡查管控。各村(居)、各有关部门要组建联防巡查队伍,常态化开展巡逻巡查。在暑期、节假日、周末以及午后、傍晚等游泳高峰时间节点,加强对危险水域的巡逻管理,坚决制止未成年人私自下水游泳玩耍。水利部门要充分发挥河湖长制平台作用,在开展责任河湖巡查时,加强对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的督促指导。
3.完善设施配备。各水域责任单位要加大“技防+物防”力度,在水域周边设置安全隔离带、防护栏等,严格落实高风险水域配备一个警示牌、一个救生圈、一根救生绳、一根救生杆“四个一”警示救生设施。
(三)深化宣传教育,坚持疏堵结合
1.强化教育引导。各村(居)、各有关部门要统筹开展多渠道、多形式防溺水公益宣传及警示教育。在暑期、节假日、周末等重点时段要加密防溺水宣传提醒。教育部门要重点加强学生教育引导,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落实“1530”安全教育,实施家校联动“六个一”:即一片,组织学生和家长观看防溺水宣传教育片;一书,组织逐生逐家长发放《安全温馨提示》《安全责任告知书》;一信,积极宣传发放《致未成年人家长防溺水的一封信》;一查,学校梳理掌握学生假期主要安排、监护情况,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等群体,指导家人(监护人)切实履行监护责任;一提醒,建立完善假期家校安全联系机制,通过班级群、电话等定期与家长(监护人)沟通联系;一访,针对隔代监护等学生,组织教师至少开展1次家访。
2.完善服务体系。民政部门要聚焦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完善关爱服务体系,健全救助保护机制,指导各地开展家庭探访和安全提醒;要加强与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衔接配合,与农业农村服务中心、镇团委、妇联等部门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关爱帮扶,通过开办“暑假学堂”爱心托管班、组织各类主体活动,减少未成年人私自下水现象。
3.建设亲水设施。各地要立足实际,扎实开展“水花行动”,完善配套设施,配齐专业安全人员,为未成年人打造安全便捷的亲水环境。教育部门要联合相关部门,整合社会优质资源,开展游泳技能和自救互救能力培训,力争实现小学毕业生“人人会游泳、个个会自救”的目标。
中共随县高城镇委员会办公室
随县高城镇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6月16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