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淮河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市第五次党代会及县第三次党代会、县两会精神要求,在坚定不移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推动本地产业高质量发展,保持了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根据县委安排,为全面总结2022年度度工作,科学谋划2023年各项工作,首先就2022年度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截至12月份,新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一个(兴鸿废旧物资再生利用有限公司),工业总产值完成5.0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入库3个,总资金4.04亿元,完成投资额5.9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6亿元的98%;申报商贸大个体一个(明城酒店),限额以上消费品总额完成1182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100万元的107%;招商项目三个(其中亿元以上一个),引资3.01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3亿元的100%%;截至10月,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68.7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618万元的92%。
二、强县工程工作完成情况
(一)党建引领书写新篇章。一是充分结合“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活动,党政联席会成员率先垂范,深入包保企业以及部门、村详细了解情况,为企业纾困解难,其他党员干部走村入户,深入了解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村“两委”结合主题党日、板凳会议等,及时了解村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二是开展各村书记“一约四会”大比拼活动,结合党建强县目标,通过PPT展示工作业绩,各包村行政干部、部门负责人集中打分,择优奖励的方式来展示各村的阶段性发展成果。三是在全镇开设乡村振兴“领头雁”大讲堂,各村相互展示、交流、切磋的平台,鼓励村级“领头雁”晒出“履职干货”,树立“开局就是决战、起跑就是冲刺”的鲜明导向,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打造一支“走出去能干、站起来能讲”的“全能型”村书记队伍,为推动文旅淮河特色镇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产业强镇注入新活力。1.旅游产业景区成群、形态多样。一是景区集群。自漂流项目落户后,又相继落地抱朴谷、神农部落、玉皇顶、竹筏漂、慈云居等景区(景点)及淮河国家湿地公园,投资总规模达20亿元,已到位6.4亿元,建成国家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2个,年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形成“一主多翼”的产业发展格局。二是产业多型。依托主景区培育多元旅游业态。带动投资主体建设市级旅游名宿4家、千亩生态庄园6家,引导本地村民开办精品民宿20余家、星级农家乐100余户、旅游商店40余个,形成“众星拱月”的旅游发展布局。三是全域推进。全镇围绕“一业”“两线”“三区”“四景”“八园”全域发展的战略思路,建设美丽村庄,推动共同缔造,全力打造国家战略“风光带”、鄂北文旅“新高地”、淮河源头“特色镇”。2.工业经济项目叠生、发展行稳。淮河镇在狠抓现有企业重生态、提产能、增效益的基础上,以敏锐眼光抢抓“双碳”战略实施“窗口”,把握产业转型“风口”,谋划、招引和实施了一批工业项目,包括投入9000万元的金泰矿业技改项目、投入9000万元的兴鸿铸造生产项目、投入1.1亿元的遂能科技锂电池生产项目、投入12亿元的中洁固废处置项目等,进一步夯实了工业经济发展底盘。3.现代农业生态有机、庄园美丽。做好“旅游+农业”文章,瞄准生态特色优势,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包括已投入3000万元正在申报国家3A级景区的“湖北省重点休闲农业示范点”慈云蓝莓生态园、已完成改造的2000亩正在申请专利和绿色认证的稀有的西湾羽园彩茶生态园、已纳入淮河国家湿地公园核心保护区的具有特别生态保护价值的1000亩谢家湾古板栗园等,大幅度地提升了农业综合效益。
(三)环境提质营造新生活。1.人居环境美化亮化,打造宜居宜业集镇。通过洁美家园、三三工程、一村一湾等项目,按照因地制宜、服务群众的原则,全力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助力强县工程建设,着力打造从西二道河村至红石桥村三十公里风景带,重点做好道路硬化、树木绿化、环境美化、路灯亮化“四化”工程,扎实开展清理整治活动,提升了镇区环境水平。2.拆除镇区违搭乱建,净化街道两侧环境。为积极响应强县工程中的人居环境提质的要求,努力打造高品质旅游特色小镇,我镇对312国道两侧门前乱搭乱建棚子等问题,用一周的时间进行了集中清理整治,净化了镇区主街道环境,为“千里淮河之源 文旅康养胜地”的片打造营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下一步我镇还将对镇区内七条主街道上的门前遮阳棚进行集中拆除,同时对通街道路进行刷黑,提升镇区整体形象。3.旅游环线、国道沿线、村村通道路两侧靓化工作。淮河镇作为文旅名镇,全力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镇党委通过具体研究,专题部署,对镇区内所有道路两侧行车树进行集中修剪管理,对两侧的杂草树枝进行集中清理,对两旁的乱堆乱放进行集中治理,对所有排水沟渠进行疏通施挖。312国道沿线龙凤店路段两侧进行集中美化,开展清三边治三乱建三园活动,已成为淮河靓丽的一道风景线。
三、常态化疫情防控情况。
自11·6、11·25淮河镇暴发新一轮疫情之后,在市县领导的坚强指导下,在兄弟单位和援助队伍的共同帮扶下,淮河镇全体干部勠力同心,通过前后共20余天的冲前奋斗,最终取得了此次疫情战斗的胜利。随着全国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淮河镇的各项工作已转移到疫苗接种、药品保供和重症救治上,进入全面常态化防控上。一是对重点场所的管控,针对镇区内的重点场所实行党政联席会成员全镇包保制度,对所有商超、酒店、早餐店、药店、个体诊所、加油站、快递点、景区以及过境货车等进行网格化街道包保管理,督办指导经营场所定期消毒、坚守“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做好个人防护。二是各村设置疫情防控监督员。全方位摸排在外务工经商人员,建立详细的人员登记台账,加强对在外务工经商人员的政策宣传,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积极吸纳在外能人返乡创业,为淮河发展贡献个人力量。三是对全镇特困群体、低保户,“三类人员”其他弱势群体,进行全面摸排,建立台账,免费发放退热药,关注其的身体情况,落实村医包保制度,如有特殊情况及时发现及时处置。
四、存在问题依然突出
(一)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一是镇区内主干道及高速连接线两侧绿化亮化还不足,夜晚312国道过境大车较多,安全隐患大;二是交通网络还不够健全,通村公路危桥、漫水桥“消危”工程还未完成,以谢家湾、阳平畈为例,因夏季汛期被洪水冲垮后,还未修缮到位;三是饮食住宿条件还不够充足,五一、十一黄金周,我镇迎来游客高峰期,抱朴谷景区更是成为引爆点,但住宿、就餐等基础配套设施未跟上,导致游客体验感缺失。
(二)招商引资力度不够大。一是招商宣传不到位。淮河镇地处鄂豫两省交界,是融通鄂豫的桥头堡,但在大力吸引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返乡投资的宣传上,方式过于单一,多通过微信朋友圈,政府公众号,村民联系群的方式,没有做到多想办法,广泛动员。二是营商环境有待加强。在走访企业的时候了解到,部分干部在为企业纾困解难上,找理由,“打太极”,没有真正的为企业谋出路,想办法,出主意。导致企业评价不高,影响在外成功人士对我镇的投资愿景的正确判断。三是招商队伍建设滞后。在引进强势企业的过程中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寄希望于上级的推荐介绍,未做到主动出击,积极争取,在磋商谈判人员队伍建设上,没有将优势人力资源整合,导致多是靠个人感情拉投资的现象。
(三)人居环境还有待提升。一是镇区街道卫生存在短板。因过境货车较多,人流量大,主干道两侧房屋多为多年前建房,屋前屋后泥土灰尘较大,遇到雨雪天气尤为明显,同时因部分流动商贩时常未在指定地点卖菜,导致街道卫生不够清洁。二是村湾住户存在乱堆乱放现象。通过在环村线路上实地调研发现,仍然有一部分住户在自己门前堆放杂物、垃圾乱扔、拉绳扯线,这样既不美观也存在安全隐患。三是居民环保意识不强。多数居民未实施垃圾分类,随意投放,给保洁人员增加了工作任务和压力,同时还会滋生蚊蝇,不利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常态化防控。
五、2023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2023年淮河镇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充分调研镇情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坚持文旅特色小镇发展理念,以党建工作为引领,积极推动本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高效推动本地旅游业发展,努力实现文旅强镇、产业兴镇、生态靓镇。
(二)工作重点:一是要聚焦乡镇发展品质,持续推进基础设施稳步建设。加快本地项目建设,重点对镇区内的危桥、断头路进行整修,对主干道进行刷黑。二是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优化招商引资营商环境。积极吸纳优势企业入驻淮河,继续推动慈云居、竹筏漂景区3A创建工作。三是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全镇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文旅特色小镇”、“城乡融合发展和生态度假旅游示范镇”、“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先进镇”为抓手,培育以龙泉村、西二道河村为中心的民俗产业集群和康养旅游胜地,扎实推进生态宜居、环境宜人、文化育人的乡村振兴战略。
(三)工作措施: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积极争取建设资金,为旅游特色小镇美化绿化亮化建设注入血液,对镇区基础配套设施提档升级,让淮河这张旅游名片真正的靓起来。二是加强与交通、国土、林业、水利等部门的对接,对全镇所有危险路段,进行集中整修,确保人民群众出行安全。三是提升镇区旅游接待服务能力,抓住游客心态,刺激本地消费,提升游客体验感和满意度。2.努力当好“店小二”。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宣传力度。把淮河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向在外创业成功的企业家阐述到位,平时加强联系,拉近对家乡建设投资的情怀。二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搞好服务,在常态化疫情之下,及时洞察了解企业遇到的急难愁盼事,对工作中懒散懈怠、推诿扯皮等不作为的情况,严肃追责。三是不断提升招商人员的综合素质。定期邀请各类专家、企业家、心理学者对我镇从事招商引资的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升工作能力。3.缔造美好幸福生活。一是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和强县工程环境大提质要求,每周五定期开展环境大扫除,净化街道环境。二是加强环保宣传,提升居民环保意识。提倡垃圾分类,门前屋后码整齐、扫干净、擦明亮。三是定期消杀,巩固疫情防控成果。每周对所有街道及通村主干道,人员集聚区、重点场所进行全面消杀,减少病媒生物滋生,全面阻断病毒传播途径,为淮河人民幸福生活守牢防线。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