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服务公开
黄家畈村情概况和2023年巩固脱贫成果综述 发布日期:2024-04-23 14:59 信息来源:黄家畈村 审核:张小茜 字号:[ ]

一、基本情况

黄家畈村位于洪山镇东北部,东与鲍集村接壤,南与长岗镇、朱集村交界,西与店子河村交界,北与黄家畈村相连。麻竹高速穿境而过。全村版图面积6.59平方公里,下辖6个村民小组24个自然塆,3个党小组,党员40名,302户1200人。耕地面积1490亩,其中耕地面积1490亩,山场林地面积6084亩,水面面积332亩;主要收入来源于农田种植及劳务输出;2014年识别认定精准扶贫户42户104人,2017年动态调整新增5户13人,2018至2021自然减员12人,截止2022年8月,现有贫困户41户87人,其中易地搬迁户4户9人,危房改造户8户16人。

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产业巩固情况。上级拨付我村产业扶贫资金100000元,已全部投入针对缺产业、技术致贫的贫困人口进行产业帮扶,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

二是就业巩固情况。2023年我村设置公益性岗位10个,其中人社部门资金设置公益性岗位4个,利用光伏资金设置公益性岗位6个。

三是动态调整情况。我村通过日常走访,结合防止返贫监测集中排查,对户上基本情况进行摸排,及时进行动态调整。

四是防止返贫监测集中排查及帮扶工作开展情况  2023年,我村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监测集中排查及帮扶工作。组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帮扶责任人,动员村民小组长、党员、对全村302户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监测集中排查及帮扶工作,现全部排查完成。经过认真排查核实,我村现无监测对象新识别户。

三、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在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上、群众素质提升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1、村民主动参与发展的积极性不高。长期以来,在发展产业上,群众传统种植的思想根深蒂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群众认识还不到位,普遍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和畏难情绪。一些农户心存顾虑,缺乏参与市场、股份合作的积极性,对通过村集体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信心不足。

2、集体经济基础薄弱。从实际情况来看,我村“家底”不厚,除村级活动场所外,能用于经营获得收入的就是少量保留下来的集体土地和集体林地,造血工力不足,导致发展集体经济困难。

3、发展集体经济人才紧缺。目前整村面临的问题就是,年富力强、懂经济、有头脑、有闯劲的人纷纷外出务工或创业,留守村里的村民普遍年龄偏大、思想保守、不够大胆,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足,在发展集体经济上老经验用不上,新知识学不懂,有资源条件不会用,有集体经济不会管。对村级发展的现有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无长远规划,抓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不高,村级集体经济后劲不足。

四、对策和措施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需要有足够的历史耐心,一年接着一年干,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成。

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战斗堡垒。①加大力度培养政治素质过硬、服务意识较优、带头作用较好,懂产业、善发展的年轻党员。②壮大合作社成员队伍,积极吸纳村里在外务年轻人入股合作社,积极寻求机会,提升合作社成员的产业发展、产业管护能力。

2、拓宽融资筹资渠道,做好政策衔接。紧紧抓住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契机,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积极协调项目支撑,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建立以项目投入为主体,财政、信贷、社会和群众自筹资金等多渠道、全方位、宽领域的投融资体系,围绕乡村振兴推进建设引导多元化资金支持村级产业发展。优化整合各项财政资金支持产业发展相关政策,积极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完善资金管理办法,将监督、管理和控制贯穿于村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并建立与财政资金支持方式相适应的绩效评价体系,对扶持效果、产生效益进行科学评价,确保资金分配公开、透明,切实发挥资金的使用绩效。

4、加强群众素质提升,激发内生动力。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思想转变和辛勤劳动来实现。①加强思想扶贫力度,加快转变观念。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志。要重点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帮助他们分析致贫原因,引导他们牢固树立自强自立、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的信心,树立“勤劳致富光荣,坐等靠要可耻”的正确理念。②大力加强技能培训,增强个体发展能力。根据贫困人口的实际需求,本着“实地、实用、实效”的原则,开展全方位靶向式职业技能培训,有针对性地加强科普知识和工农实用技术的培训,通过产业发展和技能培训,吸纳群众到合作社务工,增加群众收入,确保实现稳定脱贫。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己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更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把优势做强、把特色做特、把产业做大、把机制做活、把环境做优,充分尊重村民意愿,把广大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并结合市情乡情村情,扎实做好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上,真正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让乡村振兴成为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驻村工作队及帮扶责任人情况

第一书记:胡建平(洪山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工作队员:彭友军(洪山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包村政府领导:刘治林(洪山镇政府干部)

村干部:王家斌(书记、主任)

王春艳(财经委员)

黄  奎(妇联主席)

周  杰(支委)

王乐志(村干部) 

李德明(村协理员)

周龙保(村协理员)

黄开照(村协理员)

刘安福(村协理员)

黄开旭(村协理员)

李景友(村协理员) 

村民意见箱
湖北政务服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