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村务公开
随县澴潭镇梅坵村以工代赈示范工程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2024-11-22 10:38 信息来源:梅坵村 审核:张紫梦 字号:[ ]

项目总投资概算为205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200万元,其他投资5万元。

本项目总投资为205万元。拟申请省财政以工代赈资金200万元, 地方自筹5万元。其中,以工代赈劳务报酬支付资金为40万元,符合 发放的劳务报酬不低于省投资计划的20%的规定。

1.项目建设地情况

梅坵镇村位于澴潭镇东南部,东与安居镇相邻,西与汤畈村交界,南与均川镇接壤,北与武家河村相连,全村共有九个村民小组,八个自然湾。版图面积9.8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96亩,水面面积900亩。农户主要经济来源于传统种植业,养殖业,全村510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0950元,交通区位优越。脱贫户59户140人、村支两委4人、小组长9人,支部 共有正式党员72人。

2.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 届七次、八次、九次、十次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巩固拓展脱 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坚持群众参与、扶志扶智,坚持系统思维、部门联动, 以农村中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和农村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为重点建设领 域,以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脱贫人口、易返贫致贫监测对象和其他低收入人 口为主要赈济对象,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放劳务报酬、开展技能培训、 设置公益性岗位、资产收益分红为主要赈济模式,全面拓展以工代赈政策 实施范围、建设领域、受益对象、赈济模式,充分吸纳农村群众参与工程 项目建设、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同步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 时广泛采取以工代赈方式,推动以工代赈转变为集就业促进、基本建设、 应急救灾、收入分配、区域发展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帮扶政策。“十四 五”时期,通过实施以工代赈政策,推动项目区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增收渠道有效拓展,脱贫人口增收致富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特色主导产业加快发展,为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3.总体思路

坚持群众参与、扶志扶智,坚持系统思维、部门联动,以农村中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和农村产业发展配套基础实施为重点建设领域,以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脱贫人口、易返贫致贫监测对象和其他低收入人口为赈济对象,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放劳务报酬、开展技能培训、设置公益性岗位为 主要赈济模式,全面拓展以工代赈政策实施范围、建设领域、受益对象、 赈济模式,充分吸纳农村群众参与工程项目建设、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同步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管护时广泛采取以工代赈方式,推动 以工代赈转变为集就业促进、基本建设、应急救灾、收入分配、区域发展 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帮扶政策。

4. 基本原则

(一) 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干部、贫 困户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

(二) 突出重点、精准施策。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紧紧围绕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以工代赈项目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 示范引领、改革创新。根据以工代赈和脱贫攻坚重点任务,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创新模式,充分发挥试点项目示范工程的规模化效益。

(四) 群众自愿、一事一议。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程序和以工代赈管理办法,采取群众主体,村民“一事一议”的办法,尊重群众意愿,广泛调动项目区精准扶贫户参与项目工程建设,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效益。

5.建设目标

通过实施以工代赈政策,推动澴潭镇梅坵村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增收渠道充分拓展,脱贫人口增收致富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特色主导产业 加快发展,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1) 提高了土地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综合产出率

通过修建农产品运输道路,提高了运输速度,保障了农产品上市时间, 为农业增产、增收奠定基础。保障扶贫户收入渠道多元化,实现经济增收脱贫致富。

(2)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推动全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

本项目实施后,将立足于随县优势产业,推动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增加农户收入,带动脱贫户致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实 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缓解就业压力。

(3) 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发展绿色经济,提高乡村生态绿色发展。

本项目实施后,新增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带动随县内种植业、农副 产品加工业及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推动项目区三产融合,延伸产业链条, 实现产业复合发展。

村民意见箱
湖北政务服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