澴潭镇关于试点村湾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工作的实施方案
  • 来源:
  • 编辑:
  • 发布时间:2022-09-26
  • 【字体: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根据省、市、县关于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相关文件精神,结合随县强县工程相关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市县相关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着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实现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为争创中部百强县提供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选取九里岗、柏树湾、廖家寨3个村为样板点,按照“一拆二改三清四建五评选”的工作思路,动员和组织群众广泛参与,高质量完成一批群众意愿强烈、急难愁盼的项目。力争到2022年,样板点“镇党委—村党支部—湾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基层党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乡村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

样板点共同缔造工作,具体分三个阶段有序推进。

(1)宣传发动阶段(2022年7月-8月10日)。成立专班、制定方案,宣传发动、营造氛围,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初步确定各示范湾的建设方案。

(2)全面推进阶段(2022年8月10日-11月30日)。各工作专班按照职能分工,根据实施方案指导和督促样板点全面推进共同缔造活动,统筹山、田、水、路、房的全方位整治提升,带动村民“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达到“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的目标。

(3)巩固提升阶段(2022年12月1日-31日)。巩固、提升前两个阶段的工作成果,分析不足,补齐短板,总结推广经验。

二、基本方法

(一)决策共谋,凝聚民意

发现群众需求、汇集群众智慧,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共寻发展问题,确定突破点,激发群众对村庄事务的关注。

1.群众提。成立户主和乡贤两个理事会,畅通政府与群众交流渠道。通过党员干部联户走访、板凳会、湾子夜话等形式,广泛收集群众关于共同缔造活动的意见建议,梳理需要解决的问题。

2.三方议。按照“政府、社会、群众”三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由村“两委”组织“土专家”及专业规划团队、户主理事会、乡贤理事会等,对村庄发展前景、人居环境、产业发展、文明创建等共同缔造全过程进行商议,汇总各方建议后,形成共同缔造实施预案。

3.共同决。由村“两委”先后组织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对本村共同缔造实施预案进一步研究、审议、表决,报镇党委备案后在村内公示。

(二)发展共建,凝聚民力

1、找准切入点,共建宜居环境。重点围绕“一拆二改三清四建”做好房前屋后“七小事”。

一拆:拆危旧房和乱搭乱建。即治乱搭、治乱建,对危旧房、乱搭乱建的铁皮棚、广告牌等做到应拆尽拆。

二改:改厕所、改畜禽养殖场地。以普及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良畜禽养殖场地为目标,按照什么不规范就改造什么的标准,推动改厕、改养殖场地工作。

三清:清河塘沟渠、清房前屋后、清垃圾杂物。以河塘沟渠、房前屋后、村口路旁、公共活动场所等为重点,清屋边、清路边、清水边,全面整治村湾公共空间和房前屋后的人居环境,达到整洁、舒适、美观的效果。

四建:建通湾通组路、建菜园果园花园、建公共活动场地、建特色产业。①修建进组通湾连户道路,因地制宜确定建设标准,鼓励村内道路采用石板、青砖、碎石等生态路面。②注重村庄绿化与种植花草林果相结合,建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实现庭院靓化、屋前硬化、内外净化、适当绿化。③打造公共活动场地,添置健身器材,配备照明设施,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锻炼身体、休闲娱乐、开展活动。④积极探索产业振兴的路径和方法,深入挖掘村内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特色产业。

2、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从群众普遍关心、急难愁盼的事做起。分批次逐步完成样板点“十个一”建设项目:一条通湾连户路、一处小游园、一个生态停车场、一个旅游公厕、一套污水管网、一家积分综合超市(快递点)、一个爱心食堂、一户特色农家乐、一个村集体特色产业项目、一处村级文化宣传阵地。

3、广泛发动群众,因地制宜确定实施载体。将村级建设项目分为村民自发主动建、本地劳务参与建、专业公司独立建三类实施,鼓励群众通过出资、出力、出物、出地、出点子等方式积极参与到共建活动中。①村民自发主动建。对群众房前屋后的厕所清洁、圈舍清理、垃圾清运、庭院靓化、道路硬化、池塘净化、环境美化“七小事”,按照“一拆二改三清四建”要求,发动村民自己动手。②乡村合作公司带动建。对于村内道路、广场、公厕建设等小微项目,由乡村合作公司牵头,按照合作公司和群众双方均有收益的原则,组织本村施工队伍实施,村民按劳计酬参与共建;对于村内重大工程项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乡村合作公司可部分承建,最大限度实现“花小钱办实事”。③监督专业公司建。对于村庄亮化、污水管网、主干道路等建设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村集体作为甲方,选择专业团队建设,同时依托户主理事会和乡贤理事会,推选一支常设监督队伍和村民代表监督项目资金安全、施工质量。

(三)建设共管,凝聚民智

实行民主监督,通过构建五级共管体系,扎实开展“一约四会”,拟定村湾管理实施准则实现自治共管,建立共管长效机制。

1.构建两方共管体系。坚持党建引领,推选党员中心户,构建“乡镇党委+村党支部+湾组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形成四级组织体系+户主(村民代表)的两方共管体系,明确各级共管责任、区域和事项,引导群众主动管理房前屋后共建项目,落实“房前屋后三包”责任,做好常态化卫生保洁工作,共同维护良好环境和建设成果。

2.制定两项公约。围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宗旨,走访乡贤、老党员、社会组织代表、群众等人群,充分调研了解农村自治的痛点和薄弱环节,梳理出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党员群众修订村规民约和管理公约。针对环境卫生、公共空间管理、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绿化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将社会秩序、村风民俗、卫生创建、精神文明等工作纳入其中,健全村级公约监督和奖惩机制。组织村民共同商议,制定管护公约,商定违反公约的处理办法,并监督执行。

(四)效果共评,凝聚民声

组织群众对“共同缔造”活动实效进行评价和反馈,制定全过程的评比制度、评比方式和激励措施,形成长效评价管理机制。

1.建立评比制度。组织群众讨论建立共同缔造全过程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制定环境卫生治理、基础设施维护、精神文明创建等评比办法,实行事先明确评比内容与细则,事中组织评比,事后张榜公布并给予奖励的共评机制,让评比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2.创新评比方式。以村为单位,组织以本村户主理事会和乡贤理事会成员为主的评定团开展自评、结合“两村共建”开展两村互评互学。以湾组为单位,组织村民开展“五评选”活动,评选最美庭院、最美菜(果/花)园、最美带头人、最美党员、十星级文明户等,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增强村民的荣誉感、责任感,推动“共同缔造”向纵深发展。开展“小手拉大手”、“红蓝榜”等评比活动,利用周末节假日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环境评比活动,用孩子的纯真打出最公平的分数;组织开展湾组交叉评价,将检查结果在红蓝榜公布,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督促激励群众养成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

3.用好评比结果。在村湾显眼处及时公布自评、互评结果并进行整改整治,及时展示先进典型评比结果,并进行奖励,鼓励村民见贤思齐,不断提升乡风文明水平。创办“积分超市”,推行“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的正向激励模式,鼓励村民通过争做先进典型、参与志愿活动、共管公共事务等方式获得积分,激励村民积极参与村庄治理。

(五)成果共享,凝聚民心

通过共谋、共建、共管、共评让全体村民平等享有居住村湾的齐备设施与服务、经济发展活力与产业收益、良好的精神风尚与温馨友好的环境氛围。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村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1.共享公共服务。在共同缔造试点村,通过实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与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网络“两网融合”工程,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实施“供水一体化”工程,实现自来水管网全覆盖;实施“四好农村路” 工程,实现主干道硬化刷黑;实施“点亮”工程,实现中心湾组路灯全覆盖;实施“网络覆盖”工程,实现宽带提升和数据网络全覆盖。

2.共享产业收益。完善乡村合作公司与群众契约式、分红式、股权式等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资源入股、土地流转、提供服务等方式,让群众合理分享增值收益,获得股金、租金、薪金以及再次分红收入。

3.共享幸福家园。建设村史馆、大讲堂、文化长廊等,宣传村级文化,增强村民认同感;建设村民之家,组织集体活动,增强村民凝聚力;开展“四点半课堂”“爱心食堂”“空巢老人互助组”等互助活动,增强村民归属感。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