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生趋势
预计我镇第三代稻飞虱为中等偏轻程度发生(2级),三代稻纵卷叶螟中等偏轻程度发生(2级),危害盛期在8月上中旬。
二、主要依据
1、田间虫量:近日调查,田间稻飞虱主要以白背稻飞虱低龄若虫为主,百蔸虫量20-450头,亩平均百蔸虫量212.3头,低于近年同期平均水平。稻纵卷叶螟亩蛾量10-450头,平均52.6头;百蔸小苞0.5-28个,平均3.9个;亩平均虫量136.8头,蛾量和危害率略低于去年同期。
2、田间长势:全镇水稻7月下旬至8月上旬,多处于孕穗末期至破口期,营养丰富,叶片嫩绿,田间荫蔽,湿度较高,有利于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发生。
3、气象条件:据气象部门预报,7月下旬至8月中旬气温整体偏高、降水偏少,盛夏季日最高气温大于35℃的日数偏多,高温暴晒,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对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繁殖为害有抑制作用。
三、防治意见
1、防治指标:稻飞虱百蔸虫量1000头;稻纵卷叶螟分蘖期百蔸虫苞150个,孕穗期百蔸虫苞60个。
2、防治对象田:以水源条件好,晒田不彻底,长势旺的田块和冲田为防治对象田,优质稻为重点防治对象田。
3、防治适期:7月下旬至8月中旬。
4、防治方法:加大调查力度,及时掌握虫情,一旦达到防治指标及时防治。(1)生物农药防治:“两迁”害虫虫量较低,优先选用生物农药控制害虫种群基数,防治稻飞虱选用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苦参碱等生物农药。防治稻纵卷叶螟选用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短稳杆菌、球孢白僵菌等。(2)化学农药科学防治:虫量大、危害重时,可选用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化学农药,防治稻飞虱可选用三氟苯嘧啶、嘧菊酯、呋虫胺、烯啶虫胺、吡蚜酮、氟啶虫胺腈等。防治稻纵卷叶螟可选用四氯虫酰胺、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等。防治“两迁”害虫时,可合理混配芸苔素内酯、噻苯隆、磷酸二氢钾等生长调节剂、叶面肥,实现“一喷多促”。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