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随县尚市镇的乡村振兴画卷中,群金村、群祥村、太山村的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亮点纷呈。这背后,是镇人大代表扎根基层、履职为民的坚实足迹——他们紧盯群众“增收致富”核心需求,紧扣各村产业禀赋,推动建成电商直播小院、花果产业服务中心、水果集散中心三大特色平台,以实打实的服务破解发展难题,让村民“钱袋子”越来越鼓,乡村发展底气越来越足。
直播小院“燃”活力,代表牵线打开增收新通道
“家人们看过来!刚从果园摘的鲜桃,咬一口爆汁,今天下单包邮,前100单再减5块!”走进群金村电商直播小院,镇人大代表、小院负责人夏金芳正对着镜头热情推介,屏幕上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很难想象,一年前这里还是闲置的集体资产,村民们守着品质优良的鲜桃,却总被“销路窄、价格低”的难题困住。
“鲜桃保质期短,光靠线下批发,价格上不去,还容易滞销。”夏金芳在代表走访中,一次次听到村民的无奈抱怨。作为群众选出来的代表,她暗下决心要破解销售瓶颈。经过多次调研市场、请教电商从业者,夏金芳向镇人大提交《关于盘活闲置资产建设电商直播小院的建议》,很快得到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从协调村“两委”,到争取100余万元资金改造直播间、购置补光灯、货架、冷链箱;从邀请专业讲师开展“手把手”培训,到自己先学先试开通直播账号——夏金芳全程“盯进度、解难题”。为了让小院“活”起来,夏金芳每天泡在小院里,手把手教村民拍摄、剪辑、直播。遇到村民不懂的问题,她耐心解答;直播效果不佳时,她和大家一起分析原因、调整策略。
如今,群金村电商直播小院不仅卖火了鲜桃,还带动桃胶、香菇、泡泡青、蜜枣等10余种农产品“触网”,每月销售额稳定在5万元以上。这个曾经冷清的地方,如今成了村民眼里的“增收宝地”。
智慧平台“强”产业,代表护航破解种植老难题
“以前种果树,施肥、打药全凭经验,产量和品质都不稳定。现在有了尚市镇花果产业智慧综合平台,可以在手机上查看情况,太方便了!”群祥村果农陈大姐的话,道出了村里众多种植户的心声。
这一改变,源于镇人大代表的一次走访调研。去年初,镇人大代表小组在群祥村调研时发现,当地虽有多年水果种植历史,但“靠天吃饭”“凭经验种植”的模式,导致产量不稳定、品质参差不齐,不少果农因技术难题减产减收。代表们联合镇党委、政府向上级部门请示,在代表们的跟踪推动下,尚市镇花果产业智慧综合平台很快落地投用。平台依托99台物联网设备,覆盖群祥村及周边桃、葡萄种植区,实时采集气象、土壤、大棚环境等数据,通过智能分析生成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方案,果农手机端即可查看并执行。同时,服务中心还定期邀请农业专家现场授课、答疑解惑,为种植户提供全周期技术支持。
“以前浇水要看天,现在平台提示‘土壤湿度低于60%’,打开智能灌溉系统就能精准补水。”群祥村党支部书记张先东介绍,有了智慧平台护航,村里果树亩产平均提高15%,优质果率提升20%,果农每亩增收近3000元。
集散中心“疏”堵点,代表发力打通流通快车道
“以前摘了水果,得自己找车运到外地市场,运费贵不说,还常被收购商压价;现在拉到集散中心,分拣、仓储、运输一条龙服务,价格还能多卖两毛一斤!”每到水果成熟季,太山村村民王大爷就忙着把自家的桃子、李子送到村里的水果集散中心,看着一箱箱水果被装上冷链车发往全国各地,他心里满是踏实。
而在集散中心建成前,太山村及周边5个村的果农,都饱受“运输难、分拣乱、议价弱”的困扰。“水果摘下来怕积压,只能低价卖给本地收购商;自己找车运到武汉、襄阳,一趟运费就要两三千,利润没剩多少。”村民的抱怨,成了县人大代表、太山村党委书记骆俊的“心头事”。
为破解流通堵点,骆俊牵头组织代表小组开展专题调研,走遍周边村庄征求果农、收购商意见,最终提出“建设集分拣、仓储、运输、销售于一体的水果集散中心”的方案。在代表们的协调推动下,镇政府整合资金60余万元,盘活村集体闲置地块,仅用2个月就完成集散中心建设。集散中心建成后,不仅为果农提供免费的分拣、仓储场地,还统一联系车辆运输,降低了物流成本。同时,代表们还帮助果农与收购商谈判,争取更合理的收购价格。如今,太山村水果集散中心旺季每天处理水果近百吨,辐射周边6余个村庄,成了名副其实的“水果流通枢纽”,每年帮助果农增收超100万元。
从群金村电商直播小院的“带货助农”,到群祥村智慧平台的“技术护航”,再到太山村集散中心的“流通赋能”,尚市镇人大代表始终把群众需求放在心上、把履职 责任扛在肩上,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未来,尚市镇人大代表将继续深耕基层,持续优化服务平台,让更多村民共享产业发展红利,绘就乡村振兴更美画卷。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