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汉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建太白顶
  • 来源:
  • 编辑:
  • 发布时间:2023-09-25
  • 【字体:    

太白顶风景名胜区有回族群众145人,占集镇常住人口的二十分之一,是随县回民主要聚集地。近年来,太白顶风景名胜区不断夯实“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社会基础,通过扎实开展“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活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题上取得显著成效。

做到四个紧密结合,营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浓厚氛围

一是创建工作与党建工作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实现了民族团结进步与各项工作深度融合、同步推进,使村党支部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主阵地。

二是创建工作与意识形态紧密结合。通过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春节舞狮子、庙会长寿宴等活动,深入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引导回族群众感党恩、跟党走,不断强化“五个认同”。

三是创建工作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将回民牛羊养殖和特色餐饮产业融入到乡村振兴产业扶持计划,发展回民养殖大户10户,存栏牛羊2.5万头(只),户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以乡村振兴促进民族融合,以民族融合点亮乡村振兴。四是创建工作与平安建设紧密结合。深入开展民族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及时掌握相关问题问题矛盾,依法妥善处理、积极化解,切实维护回族群众合法权益。

实施四个团结举措,不断增强回族群众获得感和认同感

一是讲述好一个民族团结故事。广泛宣传回族人大代表王凤梅“敬老爱亲”、回族政协委员王光宇“勤劳创业带乡邻”、居委会村书记房毅“共筑同心圆”的故事,唱响民族团结好声音,弘扬民族团结主旋律,传递民族团结正能量。

二是建设好一个同心文化广场。在集镇古戏楼周边建设3000平米的集民族政策宣传、民俗文化旅游、传统手工展示为一体的文化广场,回汉群众或跳民族舞蹈、或下棋聊天,其乐融融。

三是发展好一个特色产业链条。结合太白顶旅游景区的特点,支持回族“阿訇”领办合作公司,探索“回族餐饮+绿色种植+生态养殖”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让回民生存产业成为景区游客集散中心的特色招牌产业。四是办好一所民族团结学校。支持“义阳小学”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通过班会家长会、“快乐周三”活动宣传民族团结政策,通过组织师生学唱“义阳大鼓”,传承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让各民族学生更团结、更亲近。

完善四个保障机制,推动民族团结进步补短板促提升

一是继续在结合融入上下功夫、求实效。持续推动民族团结与强县工程、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共同缔造等深度融合,发挥好网格员、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回民致富能人等力量,深入开展政策宣传讲解,扎实做好回汉群众交流、培养、融洽感情工作,积极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

二是继续在补齐短板上下功夫、求实效。按照《太白顶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方案》,全面开展自查自纠,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实实在在地惠及群众、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得到群众认可, 保住来之不易的创建成效。

三是继续在机制创新上下功夫、求实效。进一步提高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政治自觉,将相关工作纳入景区重点工作,一同谋划、一同研究,一同部署、一同督办,推动民族工作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全局。四是继续在营造氛围上下功夫、求实效。进一步总结提炼太白顶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亮点工作、特色做法和典型经验,深挖一批典型人物、典型事迹,通过“选树一个典型、引领一片群众、带动一方发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力争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团结就是力量,太白顶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必将创造出像石榴一样红火的日子、甘甜的未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