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业有特色,但不突出
农业基础雄厚,粮源丰富,素有“随州粮仓”之称,主导产业马铃薯发展4万亩、大枣发展3万亩、水果发展2万亩,农业产业化建设初具规模。特色种植、养殖遍布全镇。全镇已建成优质大枣、蔬菜、果品等5个主导产业,建成2000公顷马铃薯、2000公顷油桃,2.33公顷大枣园、66.7公顷蔬菜大棚、66.7公顷布朗李园等生产基地。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纺织、食品加工、矿产、粮油加工、建筑建材已形成了支柱产业。金禾米业被批准为省级龙头企业,成盛纺织公司、康泰粮油公司被批准为市级农头企业。产业特色上,随州蜜枣产自素有“中国蜜枣之乡”之称的唐县镇,个大肉丰,形体均匀,赛过秤砣,故称秤砣枣。该枣炙制的蜜枣,色黄似金,又名金黄蜜枣。体肥肉厚,甜如甘饴、沙酥爽口,营养丰富。湖北十大名产之一,明清为皇帝贡品。现为农业部优质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唐县镇兴建了千亩大枣示范园、百亩优质大枣苗木繁育基地。唐县镇鲁城河畔的土壤极适宜马铃薯生长,种植的马铃薯个大、口感好,是该地的“独尊”产品。唐县镇的马铃薯产业已成为湖北省的“马铃薯板块基地”。全镇已发展马铃薯面积8000余亩,平均每年外销马铃薯达700万公斤。 此外生姜、油桃、李子等产业发展也颇具特色。但是整体上农产品仍以自产自销为主导,产量缺乏竞争力,且农产品精深加工特色缺乏。工业发展中,大部分企业存在产品结构不合理、品种少,档次低的特点,未来随县面临下一轮以知识经济为核心的竞争,工业类型从劳动密集型向
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化,要迫切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2)区域交通通达性较高,内部交通联系度和建设水平低唐县镇自古就是通往周边各地的交通要道,是古“邮驿”的主要驿站,是汉口通往京都长安的必经之路,四通八达。现唐县镇为鄂西北交通要塞,316国道、汉丹铁路贯穿全镇,唐(镇)三(合)公路及其他通往各镇的道路也呈放射状。现唐县镇的物流较发达,可通往城市周边多个区域,唐县镇客运站年客运量达到50万人次。优越的区位,完善的设施,使唐县镇有较好的交通优势。但是唐县镇现状对外交通主要为东西向的316国道和北向联系吴山镇的县道,等级较低。唐县镇与随北其他乡镇及随南环潭等乡镇的联系均需通过316国道进入县城、市区等中转,和周边汉十随岳高速的衔接也不通畅。汉丹铁路虽然穿过唐县镇全域,但是在镇内的车站暂时也未发挥作用。交通整体呈现交通形势单一,南北不畅的特点。通村道路网络基本形成,但现状建设水平较低,道路宽度以3-4米为主,道路硬化率低,多数通村道路为土路。同时,镇域道路联系度不高,部分行政村之间缺乏就近的联系道路。镇域内部道路建设水平与联系度的低下,影响了村村之间、村镇之间联系的通达性。村域内宅前路以土路为主,雨雪天气影响村民出入通行。
(3)城建有特点;但需做好亮点镇区现以凤凰路、文峰路为主干道布局,形成五横三纵方格棋盘式布局。城镇布局具有以下特点:
①集市效率导向的城镇空间唐县镇自明朝商贸已是强盛时期,是周边近百里的商贸物流中心,直到现代仍然是随中北重要中心,表明了城镇中心形态的稳定性,也表明团状结构恰好满足了这一要求,表现出符合时代特点的工商城镇特征。
②交通引导的城市空间唐县镇的城镇空间以316国道、凤凰路为城镇发展轴,显现出局部的线型空间形态。
③规划引导的城市空间规划引导的城市形态具有理性,表现出明显功能分区和明晰的结构,因此在具体的形态上东部和南部布置为工业,中部为居住。从2012年的现状以及唐县镇总体规划(2007-2020)的比较可以发现在总体规划布局的实施效果,也就是规划引导的城镇空间形态具有直接性,具有较好的技术指导和法律保障,对城镇形态的塑造能力较强。综合以上分析,唐县镇城镇形态的演变要充分尊重规划对城镇布局的引导作用,挖掘文化与生态价值,突出效率概念,延续团状布局,有效利用交通通道对城镇形态的影响。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