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县的民间艺术数不胜数
有些民俗文化
说个名字大多数人都发懵
更别说去了解、感受
远闻其名不及谋面
谋面不及静心一赏
据了解
随县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是
随县三独(独轮车、独人轿、独角兽)
随县三独
随县三独
独轮车
独轮车是很早就流传于随县唐镇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通常在节庆日进行表演。由一女二男分别扮演“新娘”、“新郎”“舅倌”三个角色,表演时,“舅倌”双手各拿一面画有车轮的方旗作推车状前行,新娘走在两旗之间作坐车状,新郎则时左时右引车作舞。新娘舞蹈时始终踮脚前行,膝部上下颤动,并拧腰扭胯地随之摇晃,表现出车行时的颠簸,状似风摆杨柳,既含蓄又活泼,生动地表现新娘回家时的喜悦心情,既风趣又诙谐。
流传于随县唐县镇一带的独人轿,是从传统舞蹈“坐独龙杠”、“抬狗老爷”演变而来。独人轿由三人分别扮县官、衙役、轿夫表演。轿夫“扛轿顶”在后;县官在轿顶下,表示坐在轿内;衙役“执唢呐旗牌”边走边吹,在前开路。现在的表现的是一个爱民县官访察民间疾苦,出访途中,县官体恤随从,上山过沟都下轿步行,口渴难耐,以不摘老百姓的西瓜,喝一瓢泉水继续赶路,从一个侧面刻画出县令的清正廉洁。
该舞的基本动律是“晃”,如“浪轿步”、“晃轿步”、“坐轿步”、“双推磨”等动作都离不开“晃”,配上轿顶的晃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县官坐轿,使舞蹈显得活泼风趣。
独角兽又名蹦蹦舞,是流传于随北新城一带的民间舞蹈,是一种演员的手臂和头套在道具帽子里,胸腹彩绘为兽面,独特、风趣的民间舞蹈形式。
独角兽原名叫“獬豸”,“楚王尝获此兽,因象其形,以制衣冠。”是人们心目中一种美好、正直、惩恶扬善的偶像。舞蹈独角兽就是经过艺人们拟人化地创造、加工,逐步发展,流传下来的。
音乐以打出乐为主,早先的打击乐是将鼓、钹、大锣固定在一种特制的架子上,由一个人手脚同时操作为舞蹈伴奏。以后加入了马锣,发展成由四人各打一件乐器的乐队组合形式。
随县文化底蕴深厚
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
保护和利用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继承和发展
随县的优秀特色文化
促进文化传承
打造健康随县
具有重要的作用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