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全镇为整体,以镇、村(居)两级为单元,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打通镇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引导机制,整合人员队伍、资金资源、平台载体、项目活动,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成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大阵地”,传播党的大政方针、为民利民惠民政策的“大课堂”,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校”,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舞台”,开展乡风文明建设的“大平台”,推动全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强起来,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一、以“走在前列”为目标,定准位、谋全局。
印发实施方案,成立乡、村两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党委抓全局、部门抓推进、村委会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镇党委负总责、部门抓推进、村(居)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工作在镇党委领导下进行,镇宣传委员负责牵头组织、督促落实及监督考核。村(居)支部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担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志愿服务队队长,亲自抓、带头做,层层压实责任,推动资源整合和工作落实。加强政策保障。强化经费保障,将文明实践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新街镇加大财政倾斜,投入13万建成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后续计划投资10万,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加强考核监督。建立健全督查机制,定期不定期开展督查、暗访活动,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纳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标准。
二、以“资源整合”为重点,建阵地、搭平台。
坚持“一室多用、多位一体”原则,整合建设乡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用好微信和“学习强国”等网络平台,线上线下同步推进,为活动开展打下坚实的阵地基础。
整合阵地资源。根据文明实践工作要求,整合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学校、道德讲堂、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党员活动室等阵地资源统筹使用,协同运行。整合建设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个,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6个,进一步打造乡村大舞台,完善更新各文化广场健身器材,建成各具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14处,打通镇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我镇组织财政所、国土所、中心学校等部门成立志愿服务队10支,村级志愿服务小分队16支,全镇在“中国志愿服务网”注册志愿者5000余人。融合网络资源。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与文化站统筹谋划、统筹建设、统筹运用。充分利用广播村村响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推广宣传文明实践活动内容和信息60余次,既发动群众参与其中,又让其感受到文明实践活动的实惠。
三、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找亮点、创品牌。
创建“点单+”、“关爱+”、“志愿+”三个“品牌”,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采取“讲、评、帮、乐、庆、送”等多种形式,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
实践活动有深度。以“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为基石,在元旦、农民丰收节通过堂屋炕头宣政策、田间地头传技艺、乡村舞台唱梦想等多种形式,开展理论宣讲、技能培训等宣讲40余次,成立了新街镇跑团,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了舞蹈队,举办广场舞大赛等文艺活动10余次,进一步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志愿服务有广度。全镇共成立26支志愿服务队,通过上门走访、12345热线、政府网站政务互动等多渠道征集群众需求,紧密结合村民关注度较高的问题,拟定推广科学技术、倡导卫生健康等5大类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开展理论宣讲、文明风尚、教育关爱、文化惠民、创业科技、体育健康等多种志愿服务70余次,参与人数多达2000人。关爱群众有温度。多措并举,帮扶困难群众。向困难学生家庭捐赠助学金和生活用品、为群众义诊送健康、组织农村劳动力60余人参加专场招聘会…全镇各志愿服务队根据自身优势,结合群众需求,为困难群众送温暖,累计捐献物资价值60050元。镇政府联动人社服务中心志愿服务队租用专车,采取“点对点”接送的方式,组织劳动力、企业进行双向选择,解决企业招工难、滞留人员就业难的问题。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全镇10个志愿服务队,100余人,“全方位、无死角”对文化广场、河道开展大扫除,共清理河道内外枯枝烂叶、白色垃圾、堆积杂物等2万余立方米,还镇区居民一个洁美家园。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既是一项政治任务,更是一项民心工程。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好镇级主体作用和枢纽功能,高质量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工作,更好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为建设幸福美好新街凝心聚力!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