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街镇救灾生产之打好“三套”应急“组合拳”筑牢安全发展“防火墙”
  • 来源:
  • 编辑:
  • 发布时间:2023-10-17
  • 【字体:    

近年来,新街镇党委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工作重要论述,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树牢底线思维,不断增强忧患意识,统筹做好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抢险救援各项工作,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有效防范和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一、强化“三个体系”,夯实“全方位”应急管理基础:

(一)建立组织管理体系

根据省、市、县关于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相关要求,统筹专业力量成立新街镇应急管理站。根据各部门职能,成立应急管理领导小组,调整三部三委成员名单,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组织修订、细化应急管理职责分工和隐患排查与治理制度。

(二)健全物资储备体系

投入专项经费50万元,在资金扶持、技术支撑、物资调配上进行全力保障。在政府机关统一设置“两室一库”(应急办公室、值班室、物资储备库),采购配备30万元的应急物资装备,配置应急执法车1台,消防救援车1台。着力规范统一工作职责制度、标牌样式、宣传阵地、救援队伍服装等。

(三)完善应急队伍体系

积极推进镇村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成立29支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的371人应急救援队,其中镇级组建1支综合应急救援队40人、1支专兼职消防救援队10人,村级组建16支应急队伍共计211人,各规模企业组建11支应急队伍共计110人,守备力量全面提升。

二、完善“三个建设”,提高“全天候”应急管理能力

(一)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根据风险源点分布,公共广场、学校的面积、可承载数量等现实因素,科学规划镇区3个,村级15个应急避难场所。绘制灾害风险示意图、应急疏散路径示意图和“15分钟快速应急响应救援图”张贴于各居民小区、文化广场等人群聚集点。

(二)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建设

健全会商研判制度。定期召开党政联席会,开展风险、形势分析预判,加强重点时段预判预测,做好预警防范工作。建立风险防控机制。组织包村干部督促各村(居)扎实摸排各领域风险隐患点位,建立风险隐患清单,实行包保责任制,严格落实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五落实”。

(三)创新网格化应急管理建设

根据行政区域、人口数量等,将全镇划分236个网格,绘制应急管理网格地图。将护林员、保洁员、辅警等纳入镇村两级网格管理,组建一支由镇党委书记担任镇级总网格长,16名村党支部书记担任一级网格长,236名网格员的队伍,基本建立“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网格化体系。

三、加强“三个力度”,前置“全方位”应急管理哨卡

(一)加强安全文化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村村响”广播、宣传车等载体,常态化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悬挂宣传横幅25副,摆放展牌20余块,印制发放《城镇应急手册》《校园应急避险手册》等宣传资料4000册。结合防灾减灾日和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开展“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进家庭”活动,全面普及防灾减灾科学知识,增强群众安全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加强风险隐患监管力度

严格落实镇村两级网格员24小时值班值守和重要情况报告制度,加强极端天气和火情汛情监测和预警力度,进一步推动“应急哨卡”前置,确保遇突发情况或灾害及时上报,科学有效处置。在重要时段,镇村干部下沉到组,紧盯重点风险隐患点位,抓早抓小。

(三)加强重点领域排查力度

坚持问题导向,镇联席会领导牵头,聚焦小型生产经营场所、自建房、大型商超、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场所等重点领域,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对排查出风险隐患进行汇总、细化,严格落实“五到位”,即责任到位、检查到位、隐患排查到位、隐患整改到位、到期未整改的处罚到位。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