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 “关于支持新街镇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优质稻)产业园”的议案收悉。收到提案后,新街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组织专班进行专题研究,综合专班意见,现答如下:
我镇已于2022年初被县级纳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范围,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县级关于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有关要求,全面推动我镇优质稻产业提档升级,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
一是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充分认识粮食安全对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极端重要性,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切实把抓好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将粮食面积和产量落实到组、到户、到田,确保全镇粮食生产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二是全力夯实秋粮丰收基础。牢固树立“提单产、保总产、抗灾夺丰收”的理念,狠抓政策落实、强化指导服务,突出重点区域紧盯关键农时,环环紧扣。坚持因苗施策、分类管理,落实促弱转壮、防病治虫、防灾减灾各项措施,全力实现粮食生产稳产增产目标。
三是调优秋粮种植结构模式。坚持以高产、优质、高效、绿色为目标,稳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优种植结构,稳定发展优质稻生产,大力发展“双订单”模式,加快“随州香稻”生产。积极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提升秋粮综合种植效益。确保秋粮面积和产量保持双增,优质稻面积稳定在6.5万亩以上。
四是促进粮食发展质量提升。大力发展优质稻米,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开展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加强产销衔接,鼓励实行订单生产、定向收储,实现优质优价。深入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确保化肥、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保持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
五是强化农资市场监管力度。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积极开展巡查检查、咨询培训、技术指导、普法宣传、维权服务等活动,指导农民科学使用种子和化肥等农资产品,引导农民理性购买、科学使用农资,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行为,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坚决防止因农资问题引起群体性事件发生,维护社会稳定。
六是扶强壮大新型经营主体。重点扶持管理规范、带动力强、与农民联系紧密的示范社,以明晰产权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完善民主制度、强化服务功能为重点,加快推动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形成一批推动粮食产业发展的生力军。加快发展家庭农场,建立和发布示范家庭农场名录,创建一批产业稳定、规模适度、优势突出的示范场,促进家庭农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形成粮食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引导粮食生产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加大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力度,引导他们不断创新生产经营理念和发展方式,重点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市场经验的新型职业农民。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模式,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通过政策引导小农户广泛接受农业生产托管、机械化烘干等社会化服务,努力培育主体多元、竞争充分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市场,集中连片地推进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绿色高效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全镇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跨越式发展。
七是提升防灾抗灾减灾能力。组织研判全年农业气象和灾害发生趋势,制定防灾减灾预案。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推进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加强灾害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根据灾害发生情况和作物生育进程,制定抗灾救灾技术指导意见,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重灾区,开展指导服务,推进科学抗灾。组织开展“两增两减”虫口夺粮促丰收行动,大力推进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突出抓好水稻“两迁”害虫和稻瘟病等暴发性、迁飞性、流行性病虫害防控,确保重大病虫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八是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认真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稻谷补贴等强农惠农补贴政策,切实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积极落实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鼓励多元化主体参入粮食收购。加大金融信贷支持,缓解粮食生产主体融资难、融资贵。深入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增强粮食生产主体抵御风险能力。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