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业农村局:
现将县政协四届三次会议第76号提案提出的“关于发展艾草产业,打造艾草小镇”的提案办理(落实)情况函告如下,请综合后一并答复提案者。
一、艾草产业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新街镇属传统农业乡镇,近年来,新街镇党委政府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奋力抢抓国家和省市县高位推进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以乡村合作公司为平台,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模式,鼓励引导和推广艾草规模种植、生产加工,不断推动艾草产业发展壮大。目前全镇有8个村种植艾草,种植面积8000余亩,艾草加工企业4家,产品主要有艾绒、艾条、艾柱、艾草颈椎枕、足浴包、艾草精油等10余类40余个品种,产值近亿元,带动800余户群众增收致富。
(二)产业优势。一是市场有需求。后疫情时代,民众对于健康的关注度空前提升,艾草具有祛风散寒、温经通络、行气活血、增强免疫力等多重功效,市场潜力巨大。二是文化有魅力。湖北蕲春有“蕲艾”,是药圣李时珍的故乡;河南南阳有“宛艾”,是医圣张仲景的故乡;随县是炎帝神农故里,炎帝神农是医祖、药祖,也是艾灸之祖,用冰台(艾绒)取火,因火得炎帝位,被誉为太阳神。去年寻根节传递火种,用的就是冰台取火,这是艾灸的起源,其文化意义更加深厚。炎帝神农比张仲景、李时珍更具有影响力和感召力。三是地域有基础。艾草采于端午,是纯阳之物,中原偏南的艾草阳气更足。随州的艾草比蕲春的更好,是因为蕲春比随州低两个纬度,靠近长江边上,阴雨天多,水湿严重,种植的艾草多半是水田,长势很高,但是阳性不足。随州在南北分界线秦岭淮河的南侧,桐柏山的阳面,南阳在桐柏山背面盆地,所以随州的艾草比南阳的更香,精油含量更高,阳气更足,穿透力更深。四是外地有经验。蕲春、南阳聚焦聚力发展千亿级大健康产业集群,产值均过百亿元,创税近3亿元,带动50带动30多万人增收致富。
二、艾草产业存在的不足
(一)没有特色品牌。随县艾草尚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本地艾草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较高,历年来被南阳、蕲春争相抢购,据不完全统计,随县每年80%的艾产品及原材料是由南阳、蕲春贴牌或代销售。
(二)种植生产加工规模偏小。艾草生产加工企业大多以小微企业、小作坊为主,种植、生产加工规模偏小,仅有1家规模企业。
(三)产品种类相对匮乏。艾产品主要以艾绒、艾条、艾柱、足浴包等初加工产品和艾草精油为主,无法满足市场的多元化产品需求,利润空间小,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四)缺少政策扶持。目前艾草产业发展处于自发状态,相关扶持政策少,内生动力还需进一步激发。
三、艾草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没有品牌,就没有影响力、竞争力和生命力。建议以炎帝神农文化为根,指导行业协会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可定名“随艾”“炎帝艾”“神农艾”,形成与蕲艾、宛艾相齐名的知名品牌。
(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在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电商服务、艾灸技师培训等方面支持本土艾草企业,扩大种植生产加工规模,研发更多艾草产品。同时,开展以商招商,招引南阳、蕲春知名艾草企业落户随县。
(三)拓展艾草发展产业链。一方面,引导艾草企业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技术门槛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新产品研发,持续拓宽艾草产品种类,提升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建议出台激励政策,支持引入外地医药集团公司、生物科技公司重组本地艾草企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四)争取政策项目资金扶持。大力推动《随州市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随政办发[2021)16号)、《随州市建设中医药强市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随政办发[2021]22号)等有关政策落地见效,将艾草产业融入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加大中药材种植“一镇一品”项目等发展专项资金向上争取力度,以政策、资金、项目促进艾草产业跨越发展。
(五)探索艾灸康养小镇建设。学习借鉴山东省潍坊市峡山区太保庄街道“热敏灸小镇”的经验和模式,与炎帝故里景区、中医药院校合作,倡导推广全民使用艾灸保健,打造艾灸康养示范小镇。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