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彻底改善小林镇人居环境,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环境卫生顽疾,打造“干净整洁、规范有序、生态宜居”的美丽小林新形象,根据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行动方案。本方案以“全域整治、重点突破、长效管理、共建共享”为原则,通过3年集中攻坚行动,实现镇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环保意识显著提升,长效管理机制健全完善的目标,让清洁、整洁、美丽成为小林镇的新名片。
1.全面开展环境整治工作
2.实施集镇环境综合治理攻坚行动
重点整治六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全面消除卫生死角。对集镇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居民小区、城乡结合部等区域开展地毯式排查清理,建立“网格化+巷长制”管理模式,确保公共区域无暴露垃圾、无污水横流、无杂物堆放,实现垃圾容器布局合理、垃圾清运及时高效。
二是大力规范集镇秩序。严格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包设施、包文明),重点整治占道经营、店外经营、流动摊贩等乱象,合理划定临时经营区域和时段;规范车辆停放秩序,增设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位,严查乱停乱放行为;统一规范店招标牌设置标准,全面清理违规设置的广告牌、横幅、“牛皮癣”等。
三是全面提升市场环境。对农贸市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完善给排水、照明、通风等基础设施,实行摊位卫生“摊前三包”制度,规范活禽宰杀区管理,设置垃圾分类收集点,配备专职保洁人员,确保市场内外环境整洁有序。
四是重点整治行业乱象。对修理厂、废品回收站、餐饮店等重点行业实行“一店一策”整治,要求经营场所内设置专门的废弃物存放区,定期清理油污,保持周边环境整洁。
五是完善镇域基础设施。系统修复破损路面和人行道,疏通改造雨污管网,合理增设公共厕所、垃圾分类亭、路灯等设施,提升集镇服务功能。
六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组建专业管理队伍,制定集镇管理细则,建立日常巡查制度,实现集镇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常态化。
1.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工程。
在全镇各村(社区)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行动:
一是全面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清理村道巷道、房前屋后、沟渠池塘的垃圾、淤泥和杂草;拆除危旧房、废弃猪牛栏及露天厕所茅房;整治垃圾乱扔、污水乱排、管线乱拉等现象,实现村庄干净整洁有序。
二是实施田园环境综合治理。建立农田废弃物回收机制,设置专门的农业废弃物收集点;规范畜禽养殖管理,加大对畜禽养殖污染的整治,促进畜禽养殖业绿色健康发展;修复生态沟渠,在田间道路两侧种植乡土树种,打造具有田园风光的景观带。
三是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按照“一户一方案”原则,引导村民利用砖瓦、木料等本土材料,在房前屋后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打造各具特色的庭院景观。
四是注重文化元素融入。在环境整治中充分挖掘本地非遗文化和传统工艺,打造特色文化墙、村史文化长廊、传统农耕展示区等,提升村庄文化品位。
五是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将环境卫生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培育本地化保洁队伍,建立“公共区域认领”制度,发动企业、乡贤、村民认管公共绿地、广场等区域,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六是培育发展乡村旅游。选择基础条件好的村庄,结合环境整治发展农家乐、民宿、采摘园等业态,实现环境改善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二、创新工作推进机制
(一)建立分类指导推进体系。根据各村基础条件和资源禀赋,将全镇村庄分为三类推进:一是示范引领类。选取交通便利、基础较好的2个村作为示范村,高标准打造,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二是巩固提升类。对个6中等水平的村,重点补齐短板,培育特色亮点。三是基础改善类。对3个基础薄弱的村,加大资金和政策倾斜力度,确保达到基本整治标准。通过分类指导,实现全域提升、梯次推进。
(二)构建多元参与共治格局。建立“四位一体”的责任体系:镇政府负责统筹协调和督查考核;村"两委"承担主体责任,具体组织实施;村民小组落实日常管护;农户负责房前屋后环境卫生。同时,组建乡贤顾问团参与规划设计和监督评议;设立“环境监督员”志愿者岗位,吸纳退休教师、老干部等参与环境监督;发动企业、社会组织认捐认管公共设施,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主体的共建格局。
(三)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实行“月评比、季观摩、年考核”的考评制度:每月开展“红黄旗”评比,对先进村授予红旗并给予奖励,对后进村亮黄旗并要求整改;每季度组织现场观摩会,交流经验、查找差距;年终进行综合考核,考核结果与村干部绩效、项目资金安排直接挂钩。设立“进步奖”,对改善明显的村给予特别奖励,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三、强化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常务副组长的“清洁家园”行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专项工作组。建立领导班子成员包片、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的工作机制,层层压实责任。将“清洁家园”行动纳入各村年度考核重要内容,作为干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二)深化宣传发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每月第一个周五定为“全民清洁日”,组织机关干部、村民开展大扫除;举办“变废为宝”手工创意大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在微信公众号开设“美丽小林”专题栏目,宣传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开展“清洁示范户”“美丽庭院”评选活动,激发群众参与热情。通过持续深入的宣传引导,推动形成人人参与、家家行动的良好局面。
(三)建立长效机制。将环境卫生管理纳入村规民约,培育本地化、专业化的保洁队伍,优先聘用脱贫户担任保洁员,既解决就业问题,又确保保洁工作有人干、可持续。建立"公共区域认领"制度,发动企业、乡贤、村民认管公共绿地、广场等,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长效机制。定期开展"回头看",防止问题反弹回潮,巩固整治成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