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10月29日-11月3日,随县首届中青年企业家培训班走进苏州市吴江区进行为期6天的考察学习。考察学习活动行程密集、贴合需求,丰富了经营知识、开拓了视野格局、启迪了发展思维,形成考察学习情况报告如下。
苏州市吴江区是一座对外开放程度高、产业带动能力强、优势辐射范围广的经济高地,又是“两新”党建模式的创新之地,拥有332家“两新”党组织,近4000名“两新”党员,高新技术企业1200多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00多家,在2022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榜单中位列全国第八。
六天的取经问道之行,指向明确、高效务实。两场专家理论讲解、12家企业沉浸式现场教学,为企业家“充电续航”。澄湖现代科技农业园围绕“水八仙”,开展系列产品研发,打造公用区域品牌,挖掘有关诗词典故、民情民俗、故事传说等文化资源,建成观赏、体验、娱乐、研学、旅游基地。苏州御亭现代农业产业园以物联网控制中心为代表,搭建科技研发、信息化服务等应用平台,形成绿色稻米、高效蔬菜和文化观光三大产业。吴江国家农业产业园围绕优质粮油、高效园艺、特种水产等特色产业,引入新一代互联网通信技术,实现“耕、种、管、收”无人化作业,形成产、加、销一体化产业发展模式。神元生物延伸“铁皮石斛+”产业链,打造铁皮石斛科技文化产业园,开展集科技展示、休闲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体验活动。苏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致力于产学研合作,打通了校园科研创新—众创实战演练—孵化器培育—加速器试产—产业化拓展的全链条特色成果孵化服务通道。科大讯飞(苏州)开发出多语种和多方言的实时互译、大数据精准教学、人工智能助理医师等产品。
从经验中受启迪。含金量最高的是党建覆盖之全。吴江区以党建“最大政绩”引领保障发展“第一要务”,从夯基固链、融合护链、优化塑链、协同强链四个维度出发,通过凝聚主管部门、属地区镇、龙头企业、科研机构等合力,分层分类打造一个龙头、十家重点、百强示范、千企规范的非公党建新格局,推进非公企业“融入式”党建。影响力最大的是产业创新之优。吴江区发挥民营企业“主力军”作用,持续迭代升级人才政策体系,推动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向中小企业延伸普及,推进“基金+人才+项目”全链条创新,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打造出电子信息、丝绸纺织、装备制造、新材料四个千亿能级产业和七大重点产业。竞争性最强的是文化挖掘之深。吴江区大力传承江村“志在富民”文化、吴根越角“和合共生”文化,保护传承桑基鱼塘、塘浦圩田等传统农业文化遗产,用好蔡云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澄泥石刻),推动“非遗+旅游”“非遗+网络”“非遗+品牌”等模式有机结合,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从比较中看差距。产业体系不够完备。发展不够仍然是随县最大的县情,未来产业起步晚,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小,缺乏创新型龙头企业,产业空间集聚度低,协作优势不够突出,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不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品牌孵化不够先进。随县有许多知名的农产品品牌,纯天然、无公害、品质好,受到区域内群众高度认可,但对品牌设计、发展、推广和管理不够重视。对比苏州林莓莓农场,同样是种草莓,却把“开花后再不用农药”作为标准和广告,重点包装打造“林莓莓”草莓品牌,并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种植的草莓以高品质、高价格、高利润占据附近的上海、苏州等市场。人才聚集不够明显。苏州的各个园区,都把人才合作及引进情况、专利申请情况、科研情况等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彰显的是人才方面的雄厚实力,但随县大部分企业科研投入相对不足,研发人才、技术人才缺乏,核心竞争力不强。
从思考中谋发展。在正视发展差距的同时,要把握新机遇。县委三届七次全会通过了“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以流域综合治理牵引推动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随县发展迎来新的机遇。要聚合新要素。按照“品牌引领+龙头培育”发展思路,突出延链、补链、强链,强化“四链同构”,打造现代农港;探索“文旅+”“+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促进文旅资源串珠成链、文旅产品提档升级、文旅业态丰富多元,更好打造文旅名城。要培育新动能。认真落实143项重点任务清单,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推动各类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着力打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产业链培育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产业链党建是党的工作的重要领域,当前,随县已组建洪山镇烧烤、洪山镇快递、安居镇蔬菜、三里岗镇香菇、高城镇中草药、吴山镇石材等产业链党委。下一步,要在“链”上建堡垒、聚先锋、强服务,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链、价值链突破攀升的发展胜势。
坚持党建引航,建强组织体系“固链”。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要覆盖到哪里,以坚强的“组织链”驱动产业链稳步向前。建强链上龙头。紧扣“5511”产业体系,整合地区、部门、行业协会等资源,分类组建“一链一党委”,推动链上组织联建、活动联办、难题联解、产业联促,打造产业“发展共同体”。推进链上覆盖。综合考量地域临近、产业相联、利于管理、便于活动等因素,灵活设置链上企业党组织模式,开展企业党建情况摸排和党组织培育孵化,符合条件的应建必建单独建,力量薄弱的分片划区联合建,暂无党员的跟踪培育挂靠建。聚力链上攻坚。以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党组织为重点,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关键领域,集中组建一批先锋班组、攻坚党小组,广泛开展争创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党建示范点活动,不断放大党组织的引领作用。
坚持人才护航,充实先锋智库“强链”。针对链上企业“链”而不紧、“联”而不密等问题,着力抓好党建人才智库建设,凝聚发展强大合力。壮大党员出资人队伍。持续实施党员出资人“薪火传承”计划,加大对新生代企业家、“民企二代”的培养教育,深化“跟党一起创业”的思想共识,建设一支与党同心同德、支持产业链党建的出资人队伍。优化党务工作者队伍。健全“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专业化建设体系,从严落实党务工作者岗位资格认证制度,通过公开招聘、双向培养、结对锻炼、选派党建指导员、助企联络员等形式,加大特级、高级党务工作者培养力度,全力打造一批链上企业党建专才、政策专家、服务专员。培强党员人才队伍。推行“党员共育+人才共培”模式,依托高校院所、科技镇长团等资源,强化企业专业技能人才培育,注重把链上高技能人才、骨干分子、技术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管理骨干,把党员骨干培养为助推产业链发展的“顶梁柱”,实现党员人才基数扩容倍增。
坚持服务助航,聚焦赋能发展“兴链”。“固链”是基础,“强链”是关键,“兴链”兴产兴企是最终目标。推动品牌共创。坚持党建指导和企业服务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聚焦党建兴链、全链合作、多方共赢,指导产业链联合党委打造“一链一特色、一企一品牌”党建示范项目,推动链上党建融入企业决策、管理、生产和文化,不断激发“红色生产力”。推动事务共商。压实产业链联合党委主体责任,发挥属地党(工)委主导作用、机关部门党组织指导职能,定期开展链上企业走访、组织企业家座谈,实现政企高效沟通、产业有效合作、科技协同创新,推动上下游企业抱团成长、共同发展。推动资源共享。聚焦产业链断点、供应链堵点、资金链难点、创新链卡点,搭建产业链信息交互平台,推动产业地图、创新图谱、人才资源等数据共享,开展“党建惠企”专项行动,精准提供政策扶持、项目对接、融资贷款、人才招引等配套服务,助推链上企业发展上规模、党建上台阶。(随县县委组织部、随县县委人才办)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