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部门动态
楚天风纪 | 整治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顽瘴痼疾
  • 来源:
  • 编辑:
  • 发布时间:2025-08-30
  • 【字体:    

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的腐败问题,如同隐藏在工程建设背后的“暗疾”,长期以来侵蚀着公共资源交易的公平与秩序。近年来,随县纪委监委以“全链条监督、穿透式治理”为突破口,创新实施“数据筛查+专班攻坚”“清单管理+靶向施治”等监督举措,向招投标领域顽瘴痼疾“亮剑”,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累计发现问题49个,其中30个问题实现立行立改,处置问题线索19件,立案9人,留置4人,成功追赃挽损65.86万元,同步推动相关部门健全制度机制6项。

专班攻坚破壁垒,提级核查显锋芒。打破常规监督格局,组建由纪委监委牵头、行业主管部门协同、专业机构参与的“三位一体”联合专班,采取“集中办公+提级核查”模式,打破“部门自查自纠难触要害”的监督困局。从发改、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审计等单位抽调4名业务精湛、经验丰富的骨干力量,组成专业核查“尖兵队”将监督利剑直指县水利和湖泊局、县农业农村局等2023年以来项目密集、资金体量大的单位,对招标全流程开展深度核查。运用交叉比对、逻辑校验等专业手段,对招标文件编制合规性、投标数据关联性、资金流向真实性等关键信息进行“放大镜式”筛查,精准锁定2条问题线索,并第一时间按程序移交案管室查办,进一步提升监督质效。

清单摸排全覆盖,动态督导无死角。构建“单位自查+专班督查”双轨并行模式,组织全县项目主体单位开展“自我体检”,同步由工作专班进行“交叉会诊”,对项目立项、交易、履约、支付等全链条资料,建立台账实施系统梳理,并运用大数据等手段进行整合分析,形成涵盖立项依据、资金流向、交易记录等关键要素的全景监督清单。创新运用“双研判”策略,通过对项目数量、资金规模等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精准识别异常数据,锁定县教育局等重点单位,随即抽调纪检监察、发改、财政等部门的业务骨干组成“攻坚小组”,对教育局下属45个工程项目,通过“资料核查+实地走访+数据比对”,对招投标全流程各环节开展“穿透式”检查,成功揪出“评分标准设置不合理、不够细化”“投标文件与预算文件异常一致”等20个典型问题,为后续靶向整治提供了详实的问题清单和整改依据。

数据筛查拆伪装,资金穿透现真章。构建“财政资金流+项目拆分模型”智慧监督机制,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县财政系统2023年以来所有竞争性磋商项目数据进行全面筛查,重点聚焦同一财年资金合计超400万元的项目,通过建立涵盖标段数量、资金分配比例、合同签订频次等核心指标的标段划分合理性评估体系,为精准监督提供科学依据。运用数据交叉比对与逻辑关联分析,对项目资金流向、标段设置等关键信息进行系统分析,精准识别出14个单位存在“化整为零”“人为拆分项目”等规避公开招标嫌疑,其中,涉及9个乡镇、5个县直部门。将涉嫌规避公开招标的单位列人“重点核查清单”,将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对照招标文件、施工合同等原始资料开展“回溯式”专项核查,通过倒查决策流程、追踪资金去向等,深挖问题背后的责任链条,确保监督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批建衔接强闭环,双轨比对消盲区。构建“发改批复一交易执行”全链条监督机制,以2023年以来发改部门批复的400万元以上建设项目为重点,将项目立项清单与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记录进行逐项核查,实现从项目审批源头到交易执行终端的闭环监督。同时,将项目批复文件中的建设内容、投资规模、招标方式等核心要素,与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登记信息进行全面比对核查,同时对项目立项审批至招标交易全流程数据开展多轮交叉核验,最终排查出21个县直单位及乡镇的43个疑点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项目,迅速建立专项台账,后续将深入核查项目决策过程、资金流向及替代采购方式的合规性,严肃查处违规行为,全力维护招投标市场秩序。

审计挖潜增效能,成果转化激活力。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创新打造“审计结果-监督线索”高效转化机制,构建起“发现问题-移交线索-核查处置”的闭环监督链条,推动审计数据与监督资源深度融合,为精准监督提供制度保障。运用“问题台账+责任溯源”模式,系统梳理2023年以来县审计局出具的16份工程建设项目审计报告,重点关注“招投标程序不规范”“合同执行与招标内容脱节”“资金支付与中标条款不符”等异常表述,精准筛选出22条疑点问题线索,推动审计成果高效转化为监督效能,为后续精准执纪执法提供坚实支撑。(随县纪委监委 申倩、何苗苗)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