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硕果盈枝。9月19日,2025年随州市人才周示范活动暨人才赋能农业现代化专场在随县举行。
此次活动以“才智相‘随’、智创未来”为主题,全面展示我市人才工作的创新成果,并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彰显随州广纳天下英才、以人才引领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与创新举措。
才智相“随”,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
活动首站,与会嘉宾来到随州“两香一油”协同创新中心。在这里,科技人才在特色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展现。
随州香菇品牌价值突破208.5亿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食用菌榜首;香稻实现从一颗谷向一粒米、一滴油、一片药的全产业链开发;农产品出口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这些成就的背后,是人才支撑和智慧汇聚的生动实践。
作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来随州始终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聚焦专汽应急、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重点产业集群,出台了“炎帝人才支持计划”等一批人才支持政策,构建随州(武汉)离岸科创中心异地引才窗口,着力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一流生态。
“人才是强市之本、创新之源、发展之要。”市领导詹金灿表示,当前随州正以整体提升营商环境、城乡环境为切入点,以经济总量冲刺2000亿等“123456”重点任务为抓手,全力推进建功支点建设,未来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更优越的政策、更贴心的服务,精准引育一批高层次人才,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随县籍校友、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科首席教授傅正义虽未能到达现场,但仍以视频形式为家乡人才工作点赞加油。“这些年欣喜看到随州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次人才周更是体现了家乡求贤若渴的最大诚意、聚力发展的坚定决心和尊才爱才的浓厚氛围。”他也呼吁希望更多随州籍专家人才常回家看看,把智慧、技术、项目带回家乡,共同参与随州发展。
平台赋能,构筑产才融合强磁场
“3、2、1,投弹!”指令下达,一台消防无人机携25公斤灭火弹精准悬停、投弹、爆燃,瞬间压制火情,展示了“无人化灭火”在随县广阔山林应用的巨大潜力。
在中翼随县低空飞行学院实训基地,无人机应用演示精彩纷呈:吊运无人机化身“空中纽带”,轻松吊运50公斤的香菇、油茶包平稳飞行,破解山区特色农产品出山的“物流梗阻”;强越野性能的植保车搭配智能无人机,在崎岖田埂间实现香稻、茶叶等作物厘米级精准施药,助力守护好“粮袋子”“果盘子”……
这些充满“随县特色”的应用场景,正是随州聚焦产业需求、推动产才融合的生动缩影。近年来,随州围绕“两香一油”布局,积极搭建创新平台,与华中农业大学、武汉轻工大学、江南大学等多家高校院所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建设了香菇产业研究院、稻米油产业研究院等一批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让这些省级平台成为汇聚高端智力资源的“强磁场”。
如今,全市支持引导企业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00余个,其中国家级平台5个,深化“双创融合”的科创矩阵不断壮大。
活动当天,随州市人才发展集团正式揭牌,并与湖北省人才发展集团签订战略协议,标志着我市人才工作迈向市场化、专业化新阶段。随后,一批校企合作项目的签约,更是推动随州“两香一油”等特色产业与高校科研力量实现“无缝对接”。
机制创新,打破引才留才旧藩篱
人才何以能汇聚?平台何以能高效运转?答案在于敢为人先的机制创新。
“我们在武汉光谷设立了两处科研‘飞地’,创新‘公聘民用’模式,设立‘人才编制池’,采用柔性引才机制,让人才居住在武汉、工作在武汉、出差在随县、奉献在随县。”活动现场,随县在人才工作机制上的突破性探索,引发了与会者的强烈兴趣。
这些打破地域、身份限制的灵活模式,有效吸引了百余名高校毕业生选择随县,其中博士3名、硕士50余名,数量与质量均创历史新高。
会上推出的《随州市强化人才引领驱动建功支点建设“五大行动”实施方案》,更是构建了全链条人才政策支持体系:从“科创随州”创新人才招引,到“精益随州”工程人才支撑,从“技兴随州”技能人才提升,到“神农随州”乡村人才振兴,再到“青聚随州”青年人才储备,五大行动针对不同人才群体提供了全方位、全链条的精准支持,将政策红利真正转化为人才发展的强大助力。(随县融媒体中心 张小茜)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