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己亥年炎帝文化庙会开幕了!
5月28日(农历四月二十五)上午6:20,神农洞请圣仪式开启,将神农像(神辇)请到庙会主会场,营造出同庆炎帝始祖生辰的浓厚氛围。
逛庙会、赏民俗、看表演、品小吃……上午8:28,己亥年炎帝文化庙会精彩启幕。
热情好客的随县人民张开双臂,喜迎八方宾客,为参加寻根节的海内外游客呈现一场带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文旅盛宴。
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雅俗共赏的表演形式,让全市百万群众和海内外游客都感受到了节日的欢乐氛围。
市委书记陈瑞峰,市委副书记、市长郭永红来到开幕式现场
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司晴川致贺词
本届文化庙会由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省文化和旅游厅、市人民政府主办,县人民政府承办。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卫宣布己亥年炎帝文化庙会开幕
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肖伟池,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司晴川,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卫,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雅君,副市长李国寿,市政协副主席加玉计,市政府副秘书长高明勤,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曾云峰,县委书记毕道丽,县委副书记、县长陈兴旺等领导参加开幕式并观看了演出。
县委书记毕道丽致欢迎词
县委副书记、县长陈兴旺主持开幕式
以“尽展炎帝故里民俗风采,共襄华夏人文始祖盛会”为主题的炎帝文化庙会作为寻根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庙会已经走过了九个春秋,进入第十个年头,活动内容精彩纷呈,表演形式雅俗共赏,充分演绎炎帝文化精髓,成为老百姓广泛参与、家喻户晓、喜闻乐见的文化阵地。今年文化庙会推陈出新
看过来!有五大创新点:
一、文艺表演展“风采”。今年的炎帝文化庙会在节目筛选方面下足功夫,大胆创新,特别邀请了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专业艺术表演团体,让老百姓足不出户,欣赏到外地文化特色,同时融合本地精品非遗类节目,促进省内文化交流。各具特色的文艺节目涉及到歌曲、舞蹈、楚剧、京剧、湖北大鼓、诗歌朗诵等多种艺术形式,欢乐祥和、精彩纷呈,给当地群众献上了一场文化大餐。
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湖北省文艺志愿者协会主席、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杨俊的黄梅戏表演,以及国家一级演员、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兰萍的京剧表演,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戏剧艺术之精华,让现场观众赞不绝口。还有众多优秀的青年艺术家们用自己的歌声唱出了对我们伟大祖国的热爱和对幸福生活的礼赞。整场演出热烈不失温情,精彩更具特色,受到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
二、炎帝文化促“弘扬”。作为多年庙会“重头戏”,今年的烈山大阵延续去年在选角方面的成功创新,继续选取厉山镇中小学生担当主角。随着一段铿锵有力的朗诵,由大司礼、斥候、五行旗阵、开路鼓、神农八家将、三十六执事队、独角兽等组成的烈山大阵一亮相,瞬间连成一片,小演员们丰富的表情、熟练的动作、整齐的步伐使得烈山大阵表演热烈精彩,围绕炎帝塑像穿行、腾跃、排阵、叩拜,惟妙惟肖地再现“炎帝神农首创八大功绩”的原始场景。小演员们在舞台上展现出的活力与精神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位观众,为炎帝文化庙会增添了一份青春活力,同时让莘莘学子增加了对炎帝文化的认知,鼓励,带动更多的年轻人成为传承炎帝文化的中坚力量。
三、精彩演绎贴“民心”。 经过精心包装,来自随州市民间的各行各业的群众演员,在3个专场演出中依次呈现涵盖了非遗文化及绝技绝活表演的文艺节目。洪山镇、淮河镇的分会场演出也是今年庙会的一大看点。参与两个分会场演出的大部分是当地的群众演员,体现文化庙会“全民大舞台”的特点,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民俗文化,走进群众生活。在全市文艺团队精品节目展演和民间才艺展演的大舞台上,随州民间文艺团队和草根艺人拿出看家本领一展身手,民俗舞蹈、民间曲艺、舞蹈串烧……表演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四、商品展销买“实惠”。作为炎帝文化庙会重要项目的商贸展销会,今年在往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共分随县旅游文化展、随县特色产品、随县美食、全国优秀商品展四大块。炎帝神农旅游纪念品、传统民俗产品、随州名优土特产品、外地美食特产等集中亮相,品种丰富,价格低廉,品类繁多的全国优秀商品让人目不暇接,现场游人如织,好不热闹,群众参与热情度极高,掀起一阵阵高潮,形成了 “炎帝文化庙会小商会”的繁荣景象,满足了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成为随县人自己的文博会。
五、文旅融合助“创新”。今年是文旅融合的开局之年,按照“以文促旅,以旅兴文”的思路,己亥年文化庙会增加了“我和我的祖国之美丽随州”快闪视频、“我和我的祖国暨美丽随州”图文征集活动以及“炎帝故里 编钟之乡”大美随州风光摄影展三大板块的内容,借助炎帝文化庙会,世界华人寻根问祖的机会,推介随州旅游,展现随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美丽的自然风光。只见华丽隆重的庙会现场,布置了很多大幅的随州美丽风光宣传图片,以及优秀的摄影作品展览,给现场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大家仿佛走进了一个个如诗如画的人间仙境,令人流连忘返。
炎帝文化庙会历经十年的打造,以其宏大的规模、震撼的效果、红火的氛围、超强超爆的人气已成为随州极具民俗特色的标志性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