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将至,农时催人。4月28日,随县洪山镇双凤村集中育秧基地一片繁忙。工人们麻利地摆盘、铺土、浇水、撒种、盖土,一个个秧盘经过育秧机流水线作业快速制作完成。另一边的苗圃上,秧苗长势良好、郁郁青青,孕育着丰收的希望。
“自4月19日基地投入使用后,这已经是育的第二批秧了,主要针对油菜田。第三茬是小麦,对于部分晚稻,还会开展第四茬育秧。”随州洪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建国说,采用集中育秧,苗出得快,而且又壮又好,实行多茬育秧,也为当地村民增加了收入。
俗话说:“秧好一半禾,禾好七分收。”打好水稻生产第一仗,育好秧苗是关键。开年以来,随县通过政策支持、育秧示范等方式,引导各地创办育秧乡村合作公司,带动种粮大户成为育秧专业户,帮助小农户解决缺劳力、缺技术等困难,为粮食生产安全“保驾护航”。
“水稻集中育秧季节性强、周期短,我们还将动员各地充分利用相关设施设备进行蔬菜等作物生产,实现一棚多用、常年利用,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率。”随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何仁章说道。
民以食为天,随县作为农业大县,始终牢记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全力以赴抓好春耕备耕和早稻生产各项工作,多措并举扩大水稻保险覆盖率,提高农民应对风险保障能力,为全年粮食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一季度,全县粮食生产势头良好,在田作物播种面积88.39万亩,其中,油菜播种面积17.86万亩,同比增长17.63%;小麦播种面积51.61万亩,同比增长1.21%。春季农业生产各类农资已储备85%左右。
炎帝亲耕地,随州稻米香。2023年,随县粮食面积任务178万亩,其中香稻就有38.2万亩。为全力夺取香稻质量和品牌“双胜利”,随县将扎实推动“随州香稻”产业发展,重点围绕“大洪山脚下、桐柏山周围、沿河两岸”优势区域,把“随州香稻”种在最好的位置。持续推广“双订单”模式,以大米加工企业为主体,通过“加工企业+供种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等多种形式,引导种粮大户、种植合作社加大香稻品种订单种植,建设一批“随州香稻”标准化生产基地。组织开展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提高香稻产品的核心竞争力。(随县融媒体中心 张小茜)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