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随县要闻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青山铸忠魂 热血映山河——深切缅怀英烈赵基梅
  • 来源:
  • 编辑:
  • 发布时间:2025-08-01
  • 【字体:    

编者按

2024 年 11 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强调,要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重要指示,为湖北各地奋进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当前,随县正站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节点,我们特开设“弘扬三大精神,奋力建成支点”专栏,通过回溯真实可感的历史记忆、讲述鲜活生动的奋斗故事、展现担当作为的典型人物,深入挖掘“三大精神”的时代内涵与实践价值,激发全县上下攻坚克难的斗志,汇聚起干事创业、勇毅前行的磅礴力量。

赵基梅,出生于湖北红安,其一生短暂而壮烈,如流星划破长夜,辉映中国革命的征程。

17岁那年,他毅然加入赤卫队,投身革命的洪流。次年,随红十一军转战鄂豫皖,经历了四次反“围剿”洗礼。1932年,随红四方面军西征川陕,在长征的漫漫长路上,爬雪山、过草地,九死一生。

抗战爆发后,他率129师“赵谭支队”挺进晋东南,创建抗日根据地。1940年,在鲁西南桑村集一战中,日军八千余人合围,他抱起机枪冲锋,用集束手榴弹击退坦克,掩护部队突围。

解放战争中,他任中原野战军12纵队司令员,率部连克九城,最终在挺进大别山时积劳成疾,因急性胃炎发作倒在随县雪夜的行军路上。中共中央的唁电写道:“实属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中一大损失。”

将军的马蹄声里,也藏着寻常人的温情。1940年,他与山东姑娘赵克在鲁西南结为夫妻。据他岳母回忆:“他骑高头大马来见我,说话温和,没一点架子。”1945年,女儿林英出生在太行山战地,名字寄托着对林县战斗的纪念。

然而,战争无情。产后高烧的赵克带着三个月大的女儿转移,穿越三道封锁线时,婴儿竟在紧要关头奇迹般止住了啼哭,被马夫老潘称为“福星”。而赵基梅留给女儿的,只有她两岁时那最后一句“军令如山倒”,从此再未归来。

1966年,女儿林英和弟弟踏上寻父之路。在随县三里岗,一位老人指认了雪夜下葬的墓地:“部队怕敌人破坏,把刻字的石板埋进土里。”挖开荒草下的土堆,“赵基梅同志之墓”七个字赫然重现。女儿跪在坟前痛哭:“父亲,您可曾想过我们的模样?”

而后,姐弟俩又寻根红安,在麻城乘马岗的朱家坳找到祖屋残垣。这里埋藏着更惨烈的往事:大伯赵基松在黄麻起义后遭枭首示众,二伯乞讨回乡终老田垄。一门四十八口,只剩寥寥几人。

如今,随县佛爷岭上,赵基梅的墓碑与四位烈士并肩而立,成为红色教育基地。女儿林英年复一年捧回坟土,替母亲完成夙愿。而大别山深处的朱家坳,映山红年年绽放,仿佛在诉说:那些无言的牺牲、那些未竟的告别,终将化作山河的肌理,融入后人的血脉。

赵基梅烈士的故事,是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是一段永不褪色的历史记忆。他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忠诚,什么是信仰,什么是无私的奉献。让我们铭记他的故事,传承他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我们的力量!

(随县融媒体中心  随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