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随县要闻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随县人民抗日武装的建立与发展
  • 来源:
  • 编辑:
  • 发布时间:2025-08-01
  • 【字体:    

编者按

1935年,《八一宣言》划破长空,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号召如惊雷响彻华夏,全民抗战的浪潮奔涌激荡。无数随县儿女挺身而出,用生命与信仰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随县融媒体中心与随县老区建设促进会联合推出“抗战中的随县”系列故事,带您穿越时光长河,触摸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聆听随县大地深处永不熄灭的抗战回响。

(一)随县人民抗日武装的建立与发展

随县各地的中共党组织在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把建立和发展人民抗日武装放在重要地位,凡有党组织的地方,都动员人民群众,创造一切条件,建立自己的武装。


随县常备第五中队  随县常备第五中队是随县地区建立较早的抗日武装。1938年6月,鄂中特委派张宜府、吕谨到澴潭发动敌后抗战,筹建抗日武装。张宜府通过关系,得到专员石毓灵和县长刘仲虎的许可,开始在澴潭(五区)筹建随县常备第五中队,薪饷由县政府发给。澴潭区署原有30多人枪的武装,张宜府又以张博儒的名义在唐镇、大悲店、澴潭等地收集70多支枪和部分子弹,并招收一批青壮年农民。9月,随县常备第五中队在澴潭帝主宫正式成立,张宜府任中队长,吕谨任指导员,有100多人枪。1939年1月,五中队整编为3个分队,除第1分队(原区中队)受区长李新生控制外,第2、第3分队由中共随县工委直接掌握。工委还在这支队伍中秘密发展了一批党员,建立了党的支部。

澴潭帝主宫旧照

大洪山抗日游击支队  1936年春,随县长岗店的青年农民苏庆扬(又名苏兆甫)邀同伙携枪支上山打富济贫,活动在大洪山区。1937年秋,经与京钟随边界地区的部分乡公所武装的多次战斗,兼并了一些地主和土匪武装,队伍发展到140多人枪,自命为“大洪山支队”,立足于长岗店一带,打击国民党军队和地主武装。抗敌工作委员会成立后,经政治指导部主任李范一做工作,大洪山支队改编为大洪山抗日游击支队,苏庆扬任支队长,受军事指挥部指挥,成为大洪山地区的一支抗日自卫武装。

华中游击总指挥部笫三支队  中共随北特区委在万和店组建的华中游击总指挥部第3支队,是随县党组织直接领导的一支规模最大抗日武装。1939年5月,日军进攻襄樊、南阳,沿途“扫荡”桐柏山地区。根据中原局刘少奇的指示和鄂中区党委的具体部署,随北特区委在随县三区很快建立起10多支抗日武装。为了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万和地区的武装被整编为“华中游击总指挥部第三支队”,由周伯勋任司令,徐达三任副司令,有2000多人。

桐柏山区七七工作团  1938年9月初,国民党33集团军第77军军训团随军部从南苑突围后撤退到桐柏山区驻扎。在军训团第3大队任副大队长的地下党员朱大鹏,与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部长陈少敏,驻河南确山竹沟的新四军第4支队8团队留守处的彭雪枫和王国华等接上关系,确定军训团的党组织在豫南特委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10月,军训团党组织根据豫南特委的指示,从军训团的12个中队各挑选5名政治上进步并经过战争考验的学员,在桐柏县城正式成立桐柏山区“七七工作团”。工作团名义上由国民党第77军管辖,实际上是中共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工作队。第77军副军长何基沣还亲自为工作团设计了臂章图案。工作团先后由冯洪国、朱大鹏任团长,任质斌任政治委员,文敏生任政治处主任,刘湘泉任参谋长。11月,工作团的一部分人员继续在桐柏县境内活动,另一部分随同部队转移到随北王子城双楼子湾,开展随北和桐南的抗日宣传和组织武装等工作。

王子城双楼子湾

均川(随南)人民自卫团  1938年秋,均川地下党派人到国民党乡保中任职,掌握了三君和龙凤两乡100多人的联保武装。1939年5月,第一次随枣会战爆发,国民党军队退守大洪山和桐柏山中,均川一带一时成为敌伪顽无暇顾及的空隙。均川党支部根据中共随县工委的指示,将两个乡的武装集中起来,成立均川人民自卫团,詹希昆任团长,王振邦任政治部主任。自卫团成立后,在均川、柳林一带打击地主和土匪武装,保护民众的生命财产并配合党组织开展抗敌工作。

古城畈农民自卫大队  1939年春,抗敌工作委员会派出的随南工作队到柳木桥、刘店一带,发动抗日救亡运动。不久,抗敌工作委员会撤销,随南工作队成员柏守静、张益等转移到古城畈,与乡绅武洪之、刘炯常等结成统一战线,着手筹建农民自卫武装。10月,在古城畈锅厂正式成立古城畈农民自卫大队,由田华普任大队长,李芝兰任指导员。大队辖三个中队,共200多人。自卫大队的主要任务是站岗放哨,盘查行人,打击流氓、地痞和股匪,保境安民,搜集、传递敌伪情况,收集枪支,壮大力量。

(随县融媒体中心、随县老区建设促进会)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