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图片新闻
荒坡变宝地!澴潭镇刘庙村以“农光旅”融合奏响“振兴曲”
  • 来源:
  • 编辑:
  • 发布时间:2025-08-01
  • 【字体:    

沉甸甸的秋月梨藏在叶间泛着清润光泽、连片的光伏板在阳光下铺展成蓝色海洋、新落成的“自在小院”静待客来……

近日,走进随县澴潭镇刘庙村,“农光旅”融合的无尽活力催生出产业旺、生态美、百姓笑的生动图景。

荒山结出“致富果”,立体种植串起“甜蜜链”

“5亩梨园头茬就卖了3万元!你看这苏翠梨,咬一口全是汁水!”水果采收季节,55岁的沈礼忠捧着刚摘下的梨,眼角的笑纹里全是满足。谁能想到,曾经长满荒草的坡地,如今成了村民的“聚宝盆”。

这一切始于村党支部的“产业破局”。刘庙村将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富民强村的关键一招,深化“院地合作”,从苏州农科院引进水蜜桃、黄桃、秋月梨等优质品种,建起百亩高标准示范园,15名村民在家门口务工,每年能领走5万多元劳务费。

“现在示范园年产量超10万斤,净赚15万元!”村党支部书记毕昆算起增收账更起劲。不仅如此,村里还免费向村民发放5000多棵果苗,带动周边发展了3000余亩的“甜蜜经济”。 

果子熟了,销路更要通。村干部们既蹲在果园当“质检员”,确保每颗果子甜度达标,又抱着样品跑市场,对接水果加工企业、盒马生鲜搞“订单农业”,还打通了批发市场渠道。如今,刘庙村的水果一路卖到了广西、新疆、黑龙江、上海等地。

丘陵山地也有新招式。村里联合慧勤公司精心耕耘3000余亩生态油茶林,并探索“油茶+先锋李”立体套种模式200余亩,实现“一地双收”。“今年先锋李每亩收入就有2000元,等到油茶丰收,还要请百十人来帮忙采摘!”慧勤公司负责人笑着说,每年仅发放劳务费就有200万元。

阳光晒出“金元宝”,光伏板点亮民生路

荒坡上的“惊喜”不止果子。抬头望去,连片的光伏板泛着蓝光,正悄悄把阳光变成“真金白银”。

刘庙村算过一笔“生态账”:低山丘陵的荒坡荒地闲着也是浪费,不如“借光生财”,于是投资200多万元建起了6座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达300千瓦。

自2016年并网发电以来,这些“蓝色铠甲”已累计发电200万度,稳稳“晒”出200多万元的收益。

发展的红利,最终要落到村民身上。这笔“阳光财富”,也稳稳用在了村民心坎上:村道硬化到了家门口,路灯照亮了晚归的路,翻新厕所、修整花坛等一系列举措,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作为村里的公益性岗位人员,73岁的保洁员李光发总会念叨:“光伏电不光照亮了路,还照亮了我的好日子!”

田园长出“新风景”,文旅融合打开“致富门”

产业要走远,融合是关键。刘庙村捧着“山水家底”做文章,画出“一线一心一区”蓝图:以村主干道为轴线,以党群服务中心为枢纽,引入市场主体建起休闲度假区,让乡村资源活起来。

村里牵手随州神农部落旅游公司,投资580万元建起田园综合体。眼下,富有乡土韵味的“自在小院”民宿已开门迎客;依托圣龙山红色资源和自然景观建设的康养基地正在赶工。“下一步还要修条旅游公路,把圣龙山和枣阳王城景点串起来,让游客来了就不想走!”毕昆眼里满是憧憬。

土地流转拿租金,基地务工挣薪金,入股分红得股金,村民的钱包一年比一年鼓。近五年,村民人均年收入从不足1.5万元升至2.5万元,笑容里的幸福感藏都藏不住。

从果园里的“甜蜜丰收”,到光伏板的“阳光收益”,再到民宿里的“文旅新篇”,刘庙村用“农”打底、以“光”赋能、借“旅”增值,让“农光旅”融合的旋律在涢水河畔越奏越响。

(随县融媒体中心 张小茜  随县澴潭镇 张煜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