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逆境中学会坚强
——赵鹏成赵友云兄弟的求学路
临近开学,今年以571分考取武汉科技大学的赵友云,和已经在桂林理工大学上了一年大学的哥哥赵鹏成,还在忙于打工挣学费。同时,兄弟俩逐步从丧母的不幸中,学会了坚强,学会了迎难而上。
患病的母亲怕拖累家庭
在随县柳林镇大桥街居委会三组,记者见到了赵家兄弟和他们的父亲赵开付。这里虽为“街道居委会”的辖区,其实还是地地道道的农村,赵家的生计,也就主要靠3亩多农田维系。
患有风湿病、手指蜷曲的赵开付说,近七八年自己就没有出外打工了,因为要在家照顾患病的妻子陈清秀。陈清秀患有严重的贫血病,早餐根本不能吃,中晚餐也只能吃些许流质的食物。病情严重时,只得住进医院,因需要用大量合作医疗不能报销的营养类药物,每次住院,自己就还要付几千元钱。妻子治病,两个孩子上学,仅凭几亩田和一点家庭副业的收入,早已入不敷出,只得找信用社和亲戚朋友借钱。孩子小时嘴馋,一次兄弟俩擅自打了个鸡蛋吃,赵开付把他们狠狠揍了一顿:“喂个鸡喂个鸭的,都是指望着换点钱,等着钱用呀!”
去年,赵开付的大儿子赵鹏成考上了桂林理工大学,几千元的学费愁坏了赵家。当时他们不知道贫困大学生助学贷款的政策,又去找信用社贷款,因原来的贷款尚未还,就无从再贷。东借西凑,赵鹏成带了6500元到学校报到,交了各项费用,就只剩下800元的生活费了。
为了保障儿子读书,陈清秀坚决不治病了。去年10月,在大儿子离家一个月之后,在赵开付出外找临工做的时候,她悬梁自尽。
父亲独自支撑着危房
赵鹏成是在寒假回家的路上,才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
为了不影响儿子的学习,赵开付当时没通知在桂林上学的儿子。而在寒假接儿子回家的路上,赵开付“绕了一个大圈子”,谈生活中的困难、不幸,谈人不管遇到了什么事,都要学会坚强。
“有病了治病,没钱了挣钱,但没有了信心,没有了希望,就什么也没有了。”赵开付从丧妻之痛中悟出,不仅要为孩子们读书筹钱,更要教育他们从丧失母亲的痛苦和阴影中走出来,不灰心不丧气,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记者看到,赵家土坯房的山墙,已经裂开了一个大缝,向外倾斜,撑山墙的木头,一根又一根,有的木头已经开始腐朽。赵开付说,现在不可能把这房拆掉重建,只有再找几根木头撑上去。
按照习俗,妻子去世不久,赵开付每天要在妻子的遗像面前 “叫饭”,就跟以前一样,他想再服侍服侍她,陪陪她。为了满足这个心愿,他没外出打工,在家种田喂猪喂鸡之外,再就近找些建筑队的小工做,帮承包山场的村邻砍林间的杂木,一点一滴地积攒孩子上学所需的钱。
兄弟一同打工挣学费
赵鹏成暑假回家,带了一份学校开的证明,建议他在“生源地”办理助学贷款。而此时,弟弟赵友云也考上大学,以571分的成绩被武汉科技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录取。
兄弟俩都写了助学贷款的申请书,交柳林政府审核。而柳林镇党委政府对赵家的情况早就了解,也很同情,去年陈清秀去世,镇领导还送来了600元钱。当父子三人作为“共同借款人”,到县教育局办理贷款手续,才得知,受贷款指标限制,兄弟二人只能有一人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
在申请助学贷款的同时,兄弟二人找到了在酒店当“传菜生”的工作。哥哥赵鹏成曾在餐馆打过工,于是给弟弟当起了“师傅”。兄弟二人端菜做卫生,搬运物资,不怕苦不怕累,深受大家喜欢。因为是短期打工,工资较低,一个多月过去,兄弟二人各挣得600多元。
开学在即,兄弟二人回到家中,有时同父亲一起在村邻的山场林间砍杂木,有时便讨论起在大学如何争取勤工助学的岗位。赵鹏成曾提出了勤工助学的申请,却在学校组织的 “面试”中落选。性格更为外向的赵友云总结着哥哥的 “经验教训”,一定要在 “面试”的时候表达好,一上大学就争取到勤工助学的机会:洗盘子洗碗,做卫生冲厕所,干什么都成。我们要争取社会和好心人的帮助,更要自己努力,学会坚强,才能克服困难。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