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随县安居镇种粮大户肖保新
周 强
10月19日,随县安居镇车岗村的农田里,10台收割机正来回跑得欢,一派秋收忙碌的景象。随县安居镇种粮大户肖保新看着丰收的稻谷,脸上露出了笑容。一身衬衣皮鞋打扮的他,让人不会想到他是这农田的“主人”。
先后被授予 “全国粮食生产大户”、随州市“十大杰出农民”的肖保新,2007年以前一直在外打工做生意。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鼓励农民种田。看到村里大多农田闲置的他,嗅到了商机,决定回家承包种田。当年9月,他首次尝试承包土地150多亩。第二年增至410亩;第三年达到530亩;接着630亩、970亩。直到今年共计流转土地1672亩,成为“大户”。
肖保新介绍说,现在农田撂荒的情况普遍存在,散户农民种田量小、投入大、赚钱少,机械化种田比原始农耕产量增加近20%。如今,许多农民将土地租给肖保新,每年收取约每亩700元的流转费,农忙时节还能帮忙收割、搬运等,赚取工钱,每天70-100元不等。据肖保新大致估算,每年花在当地老百姓的劳务费约30余万元,就近雇请临时用工最多时达500人……
肖保新告诉记者:“五年来,在农机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先后在安居张家井湾村、安南山村、车岗村、徐家嘴村等地共流转农民土地1672亩。将小田变大田,积极推广农机新技术,实施机械化耕整、插秧、收割、精量播种,实现了粮食高产、农民增收。每年产出的粮食因品质好、数量大,各地米商抢着收购。”
收割机机手张员成驾着收割机,轰隆隆几个来回,三四亩稻谷,从收割到脱粒一次完成。张员成深有体会地说: “‘星光’牌的收割机使用起来便捷、轻巧、灵活,1个小时可收4亩田1500公斤稻谷,我算了一笔账:收割机工作1小时,相当于14个人工劳作一天的工作量,还是农业机械化效益高啊!”
“今年是大旱之年,受干旱影响,产量有所减少,但比预期的要好;由于干旱,收稻谷晚了20多天,预计秋收忙完可收稻谷60多万公斤。”看着金黄的稻谷一粒粒被装进拖拉机,肖保新笑着说,“规模化种植的最大优势就是省工、省时、省力,有农机仓库、烘干设备、育秧工厂,农业才真正实现了现代化、规模化种植。我们还成立了随州市爱国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已有社员116名,拥有拖拉机、旋耕机、收割机、高速插秧机、联合播种机各类农机具20多台。”
看到地有人种了,农民也有钱赚了,当地村干部喜在心里。“土地不至于闲置,有利于解决国家种粮难题;家里老人每年轻轻松松有收入了,这样也解决了外出打工农户的后顾之忧!”站在一旁的车岗村村干部说。
谈到未来,肖保新信心满怀:“希望政府对种田大户给予更多政策倾斜,帮忙就近协调土地,建设储粮仓库,配置烘干设备,建设育秧工厂,使土地流转真正走上规模化和精细化的发展之路,如果仓库和烘干设备的问题能解决,计划再承包4000余亩土地,让更多外出打工的农村人回乡开拓更广阔的农业天地。”
主人公幸福感言
我相信理想,投资农业对自己而言,不单是赚钱以获得更好的生活,更是自己的理想和事业。党的优惠政策让我过上幸福生活,我要带领更多的合作社社员多种田,种好田,多产粮,为国家粮食生产多作贡献。希望能给种田大户更多的政策支持,带动更多的人投入农业事业,成为泥田里的农商人;期待更多打工者返乡回村开拓新的天地。
——肖保新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