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镇场新闻
边城高唱发展歌——小林镇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纪略
  • 来源:
  • 编辑:
  • 发布时间:2013-11-12
  • 【字体:    

罗 毅 王 松  王瞡天

   这里是随州的边陲重镇,也是湖北省的北部“窗口”;这里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还有便利的交通优势。这里就是有随州“边城”之称的随县小林镇,如今是湖北省的重点边贸口子镇。镇党委书记谢家林说,正是小林干群齐唱“三首歌”,振奋了全镇人民的精气神,边城发展才高歌猛进。

谁不说咱家乡好

   初冬时节,记者从随州城驱车沿随岳高速小随段北上,蓝天如洗,一路山色如画,仅用了50多分钟就到了小林镇。走进小林镇,映入眼帘的是鳞次栉比的商住楼,拔地而起的厂房和车水马龙的市场。镇郊田野里,花生串串,麦芽尖尖,农民笑逐颜开,收获着希望的果实,憧憬着幸福的未来。
   小林镇物产丰富。小林花生以皮白、肉厚、口感香甜、营养丰富而驰名中外。同时,已探明的矿藏有7类15个品种,主要有金、银、铜、铁、大理石、花岗岩、白云母等,开采总价值预计在4亿元以上。交通优越便利,西宁铁路与汉丹铁路联络线在此接轨,312国道与小随省道在此交汇,并与随岳高速公路相连。
   小林镇人杰地灵。这里诞生了随州历史上第一个工农革命政权,组建了第一支地方红军,成立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小林儿女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改革开放后,当地农民率先“洗脚”进镇造城建市场,以至慢慢地将这座鄂北的 “口子镇”,神奇般地建设成了一座现代“农民城”,一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重要边城。
   边城小林最有名气的是农贸市场。因该镇处于鄂豫两省的随州、信阳、南阳三市交界处,上海至乌鲁木齐的312国道穿镇而过,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常年来这里交易农副产品的客商达两万人,月成交额在200万元以上,年交易仅粮油就达150万公斤、猪肉13.7万公斤、家禽33万公斤、禽蛋31万公斤、鲜鱼113万公斤、蔬菜293万公斤。小林市场是当时全省为数不多的“全国文明综合市场”。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全面提速使小林的集镇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林人走南闯北,不欺生,不自满,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引得全国十省三十余县市的能工巧匠来此定居创业。如今的小林人文荟萃,是投资创业的沃土,成为鄂豫两省边际著名的花生、水产、果品、中药材、猪鬃、肉类、油脂油料、畜禽蛋、日用品、饲料等十大商品集散地。
   目前,小林城镇化率达70%,路网覆盖率达100%,排水管网覆盖率达96%,城镇建设连续三届获得省“楚天杯”奖。广播电视、电信、邮政、供电、金融、医疗、大型超市、文化体育广场、便民服务大厅等配套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功能、质量更加完备。已建成的祝东新社区、府前街、金三角、滨河等九大精品小区,形成了中心镇、中心社区一体化的新型城镇聚居格局,提升了边城品位。

众人拾柴火焰高

   地方的发展离不开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和求真务实,离不开干部群众的智慧参与和拼搏苦干。小林镇党委政府与小林群众一起,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敢为人先的气魄,重商爱才的情怀,干事创业的豪情,营造出边城发展的强大气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原来坐落在312国道边、高挂着“全国文明综合市场”牌匾的框架棚式市场,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工业建材、文化艺术、针织百货、农副产品、畜禽肉蛋等门店式专业市场。近几年来,在优惠政策和优良环境的引领下,边贸经济迅猛发展,农民从过去赶集“跑交易”变成“坐地经营”,不断地涌进集镇经商。
   那么,过去闻名全国的小林农贸市场还在吗?面对探寻,镇党委书记谢家林带着记者来到镇东新区,记者眼睛一亮,一座已经完工的农副产品交易大市场,豁然出现在眼前。新市场占地200亩。整个市场可容纳530家经营户,全部为三层楼式建筑,底层为经营店铺式,二楼和三楼为住宅式,“三通”完备,环境优美,完全看不到过去集市中的脏乱差。在大市场的周围则屹立着个体和私营农副产品加工企业。
   今年40岁的方昌杰,是方兴花生厂的老板,家住小林双冲村。2000年开始做花生生意,初始时是推着车转乡收购再到集镇上卖,2006年他将家搬到镇上,投资兴建了一个占地10亩的花生加工厂,收购两省邻近乡镇的花生,聘请本地50名40岁以上的妇女为工人,每年加工花生米5000余吨,销售收入6000多万元。每个打工妇女平均月收入在1500元左右。像方昌杰这样的花生加工厂,镇里有4家。
   在活跃的大市场里,有500多人是外来“生意精”,不过现在已是地道的小林人。隆兴鬃业老板张平一家四口就是从河南信阳迁移到小林的。2004年在信阳做猪鬃加工产品生意的张平,看中了小林大市场猪肉交易量大的优势,举家到小林来办厂。目前,他已拥有4栋加工车间,100余名打工者全部是镇上的留守妇女,这些妇女每天在张平厂里工作8个小时,每月收入1800元左右。张平将猪鬃生意做到了印度、泰国和欧洲。
   近年来,小林镇已连续建成了投资达1.2亿元的府前商业街、投资1亿元的鄂北小林大市场、投资7000万元的小林镇110千伏变电站、投资3000万元的百家来综合大型超市、年客运量达10万余人次的通宇公司客运站等多个重大项目,投资1600万元对212省道维修拓宽,投资1700万元将312国道小林段刷黑。

小林明天会更好

   边城不边。大市场,让边城繁荣,让人们幸福。据镇长张晓芸介绍,已有80%小林人“洗脚”进镇而成为“城市人”。在这座农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建造起的城里,有先进的经济,有先进的文化,还有与大城市一样的先进的生活。“农民城”正在向“现代城”华丽转身。
   打造随北核心经济区。2010年4月3日,总投资3000万元的百家来生活广场隆重开业,成为小林镇继顺泰仓储、新世纪购物中心等投资额在2000万元以上的第四家大型连锁超市,也让小林镇拥有了全随州乡镇级最大的商业零售超市。目前,小林镇内个体零售店铺已发展到1500多家,形成覆盖全镇的商品流通网络。
   推进新农村建设让边城小林正在逐步迈向城乡一体化。小林镇新规划村民建房点46处,安置农户1700多家,争取扶持移民资金130万元,全面推行“六改五通”,形成了170公里的村组公路循环体系。全镇11个村(居委会)新建了合作医疗卫生室、现代化的办公室、综合体育场、农家书屋,同时开展送文化下乡,送电影下乡等活动,给村民的就医看病、体育休闲、文化娱乐带来很大便利,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
   充分发挥边贸口子镇优势,搭建新的商贸平台,打造鄂北边贸重镇。继汉丹铁路与宁西铁路连接线建成后,小林又多了一个优势:边城有了火车站。镇委、镇政府已把进站公路和百万吨货场项目建设,列为今明年的重点工程。记者在小林镇南新区建设工地看到,火车站进站公路上车来车往,一个面积约3平方公里的物流园区和工业园区雏形已显。镇委镇政府将逐步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企业向园区发展,人口向城镇、社区集聚,土地向规模农户集中,联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用新型工业化理念谋划全镇的经济发展思路。延长产业链条将花生产业做大,品牌做响,使之成为富民强镇的 “黄金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和镇级财政收入的新增长点;以猪鬃、食用菌、花生产业为突破口,力争实现猪鬃产品和食用菌出口翻番的目标,实现由花生交易大镇到花生出口大镇的转变,力争3年内实现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小林镇将利用国土整理项目,将境内2万亩农田进行土地整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农田水利化、道路网络化、田间绿荫化,形成“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的新格局。
   “工业强镇、农业稳镇、商贸活镇、城建兴镇”,小林镇党委、政府正逐步把小林打造成辐射50公里,吸纳50万人的全市中心镇。小林这颗闪耀在鄂北的明珠边城,正充分发挥着边贸口子优势,沿着科学发展的道路,向经济强镇阔步迈进,一个经济繁荣、文明昌盛的现代化城镇正喷薄而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