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祖传手艺 现将得到保护
本网讯 杨文明 谢强报道:我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除了源远流长的文化和古遗迹外,民间一些祖祖代代流传下来的老手艺也不容忽视。昨日,记者到随县殷店镇采访了一位用民间传统手工艺制作喜饼的师傅-----江家义。
江家义家住殷店镇朱店老街,今年65岁。来到他家门前,马上被一股喷香的气味给吸引,家门口放着一口大黑锅,喜饼正要出锅,打开锅盖,焦黄浑圆的喜饼令人生馋。据江家义介绍,自小从祖父那里学习做喜饼的技术,至今已经做了40多年了。而这一喜饼手艺更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传到他这代,己经是笫六代了,至今有100多年的历史。他说:“现在糕点种类多了,原材料又不断涨价,生产成本增加,但我还是坚持传统工艺不掺假,要保持江家喜饼的好名声。例如我们和面,不加水,而是用上等麻油加白糖进行揉面”。
走进江家义家,到处都摆放着做喜饼的道具和材料。江家义和老伴俩每天从早到晚,都在屋里忙活。和面,配馅,下锅,出锅,一天下来可以做四五百个。这些喜饼全部用手工完成,外酥里软,甜而不腻,最大的特点是吃完毫不粘牙,受到远近村民们的青睐。至于为什么叫做喜饼,也是源于过去当地的风俗,只到现在有乡亲结婚,会订上200元至1000元的套装喜饼,作为男方上门接亲时的重要礼物。
看着这么好吃的喜饼,记者不禁好奇地问:“来学手艺的人一定不少吧?”可江家义却叹了口气,他告诉记者,想学的人虽然很多,但都难以坚持,做饼不仅很苦,赚的钱也不多,就连自己的孩子现在也外出打工去了。家中只剩老两口坚持做饼,等到哪天做不动了,也就不做了。
江家义目前最大的心愿就是在晚年收个徒弟,让这一传统手艺得到传承。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评审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当天专程来到江家义家,了解这一百年流传的喜饼手工艺。而当地的工商部门为了让江家义传统喜饼手艺为更多人所知,也决定帮助他申请注册商标。
随县工商局殷店工商所所长陈继秋说:“工商部门有责任支持民族传统手艺的留存和发展,我们最近将对江家喜饼这个传统食品项目,进行资料收集和申报,争取早日获取商标,使之得到保护。”
据了解,随县文化部门也将实地考查,并作为随州市2013年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申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