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伴绿水,景色醉游人。
10月18日,记者走进随县三里岗镇常安店村,只见蓝天白云下,绿树葱茏,河水清澈,道路平坦,村庄整洁……这里的每一片山水都涌动着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无限生机。
“是和美乡村建设给常安店带来了新的变化。”常安店村党支部书记何明洪告诉记者,自开展和美乡村建设以来,该村以问题为导向,整治环境,补齐短板,干群合力推进乡村建设,让一个脏乱的村庄脱胎换骨“蝶变”成和美乡村。
常安店村位于三里岗镇西北部,距大洪山风景名胜区以北10公里,麻竹高速连接线穿境而过。全村版图面积14.52平方公里,其中山场1.7万亩、耕地2162亩,辖4个村民小组、416户、1512人。
洁净的村道、精致的花坛、七彩的壁画……漫步陈家大湾,广场旁三棵参天古树蔚为壮观,古树一侧是碎石铺就的清澈溪流,远处是青山和老屋……这里,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皆成景致。
曾几何时,常安店村也曾是“好山好水好寂寞”。
常安店山高坡陡,境内沟河较多。何明洪告诉记者,村子虽距镇区才几公里,但因交通阻塞,以前村民赶集往返至少需要步行4个小时。特别是遇上下雨,学生们用废旧木板搭“桥”上学,雨再大些,河水冲走旧木板,孩子们就没法上学。
陈军在常安店村生活了46年,他见证了家乡由破落村庄向和美乡村的嬗变——
“以前,村子里到处是低矮的土坯房,刮风下雨,就灌风漏雨。门前都是泥土路,下雨天根本无法出门。这几年,我们村四季都是景。冬天一下雪,全村白茫茫,住在楼房里,空调一开,暖融融的;春天草发芽了,一片浅绿;到了夏天,家家户户门前的花开了,五颜六色;转到秋天,路旁的树木变黄,我们村里是黄绿相间的美景。”陈军高兴地告诉记者。
从麻竹高速大洪山东出口前行约两公里,常安店村口用石砖砌成的照壁错落有致,白墙黛瓦的拱形门楼颇有江南水乡韵味。小广场上,青砖铺地,秀气而精致;乡村大舞台、宽大背景墙,彰显活力;沿山冲而下、穿村而过的小河岸上护砌着石块,河面上是数座仿古建设的小桥,河边夹着数棵参天古树。
何明洪介绍,常安店村不仅山清水秀,文化韵味也很深厚。据考证,陈家大湾曾是明朝工部侍郎陈寿的故乡;这里有新四军被服厂,3名烈士长眠于此;有白云寺抗日战场,战壕遗址里还能捡到弹壳;有元宝寨古寨墙,方圆围起400亩;还有传说是唐朝薛仁贵将军遗留的“箱子石”。
借力和美乡村建设,常安店村先后投资60万元整治河道1.2公里,整修堰塘80余处、河垱8处、排水沟300余米,修建挡土墙7处500余米;投资250万元修建1000平方米文化广场1座,800平方米停车场1个,包装整修农房10户,安装太阳能路灯近200盏,修建通湾公路6公里;争取国土整治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400余亩。
依托美景和文化发展乡村旅游,是常安店村将乡愁情怀转化为乡愁经济的切入点。
常安店村属富硒土壤区域,稻谷、小麦、玉米等农产品的硒元素含量达到富硒食品含量标准。依托这一特色资源优势,村集体成立了“随县常安店富硒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富硒水稻种植面积达1500多亩,每年收稻谷20余万斤,带动200多户种植富硒水稻,每亩增收200多元,带动20余人就业。
三里岗镇香菇远近闻名,常安店村发展香菇产业可谓得天独厚。
过去农户分散种植,耗费人工,效益不高。为改变这一现状,村集体成立了“随县常安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走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生产之路,带动村民致富。据了解,每年合作社生产袋料香菇菌棒10万棒,基地种植7万棒,实现产值约90万元,村集体实现收入10万多元,香菇种植户平均收入近5万元。
守望乡情,留住乡音,铭记乡愁。如今,勤劳智慧的常安店人正在奋力描绘着一幅“和美绿色幸福新村”的美好画卷。(通讯员 龚子文、唐志霖)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