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供销人,一根扁担连城乡,一个背篓走四方,凭借一副“铁肩膀”,把农民生活需要的物资送下去,把山货土产担回来。如今的随县供销社,围绕新时期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变化、新形势,坚持立于“田”、行于“农”、惠于“民”,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推动供销合作事业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走进随县厉山镇双寨村育秧基地,只见育秧师傅正在浇水作业,秧苗青青翠翠、挤挤簇簇,仿佛一条条绿茸茸的地毯。
“秧苗筛选的都是优质高产、抗倒性强、适合当地土壤种植的品种,很受农户欢迎。目前已经收到农户订单2000余亩。”厉山镇供销社副主任何晓星介绍,该基地作为村社共建的首个试点,今年如果成效好的话,将在全镇进行推广。
村社共建,好在哪?村委会负责提供场地、收集农户需求;供销社根据订单进行集中育秧,并提供从种到收“一条龙”服务。通过“村社共建”进行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种植,形成“村里有收入、村民有钱赚、供销有发展”的三方合作共赢局面。
双寨村党支部书记刘宗友表示,以往村里大多数村民都是自己育秧、插秧,既费时费力还不省钱。有了育秧基地,村民也能参与到育秧、卷秧、搬秧等工作中。目前,基地已带动10名村民务工,人均增收1500元。
近年来,随县供销社深入推进综合改革,积极探索打造以“村‘两委’+乡镇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为载体的“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发展模式、以“互联网+第四方物流”供销集采集配体系为主导的农村流通服务网络体系、以“六统一”(统一供种、育秧、机插、供肥、机防、收储)为内容的土地托管服务等服务品牌,创建了颇具特色的“随县经验”,实现了全市领跑、全省领先的工作目标。
秧苗青青,水田处处,在厉山镇王家岗村,满载秧苗的插秧机来回穿梭,一丛丛翠绿的秧苗被均匀地插入田中,为大地披上一层淡雅的“绿装”。
“今年是第四年把田托管给公司了,秧苗一盘17元,不用出插秧机的钱,一亩半的地花了五百多元。”对71岁的汪心奎而言,人工插秧速度慢,密度达不到,而插秧机工作效率快,粮食产量高,自己也轻松。
汪心奎提到的公司,是随县农欣农业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由厉山镇供销合作社、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农业机械服务中心联合注册,其中供销合作社持股51%。像这样的镇级农服公司,随县有20家,其中供销社控股7家、参股13家。
分布于各乡镇的农服公司对农村的分散田、机动田、流转田、冬闲田等“四块田”,实行“耕、种、防、收”菜单式、全链条托管,同时为自种粮农户提供“农资到家”“技术上门”服务,有效破解了当前农村普遍存在的“少人种粮”“不愿种粮”“种不好粮”等难点问题。目前,随县供销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超100万亩次。
在重点抓好现代化农业服务的同时,随县供销社紧盯“全国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强县”创建目标,以共同缔造的理念、供应链的思维、平台化的方式联农带农,做优做强农资、日用品、香菇、再生资源等产业链,推动城乡流通方式创新。
田野里,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正“大显身手”,让农民种田更轻松;城乡间,一辆辆农资、日用品运输车来回奔跑,打通了城乡要素双向流通“毛细血管”;供销合作社电商平台上,300余种随县特色农产品通过网络被卖到全国各地……
从小背篓到物流车,从土柜台到电脑鼠标,从服务小农经济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在深化综合改革的大潮中,随县供销系统勇挑为农服务“金扁担”,闯出一条有随县特色的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之路。(随县融媒体中心 王欢、张小茜)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