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田野草木葱茏,柏油公路通畅整洁,农家院落干净漂亮,文体设施不断完善……夏日的随县入眼皆景,宛如一幅充满诗意的风景画。
这是随县建设和美乡村的精彩剪影,也是“千万工程”经验落地生根结出的硕果。
十五年来,随县全面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壮大特色产业,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让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愈发清晰。
环境有“色” 扮靓乡村“颜值”
粉的花、绿的树、整齐的房、干净的路……漫步在随县柳林镇团结村胡家畈,绿树掩映的道路幽静整洁,花卉装扮的农家小院赏心悦目。每家门前都有一片空地,或植绿、或养花、或种菜,到处一片生机。
“看风景不用跑老远,我们村就有,瞧瞧这里的环境有多美。”细数这几年的变化,村民肖远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过去村里都是土路,风一吹,垃圾漫天飞,到了雨天就没法出门,现在,公厕、议事亭、小广场、一米菜园、微景观相继建好了,湾里的‘颜值’大大提升。”
团结村利用随岳高速穿村而过的交通区位优势,以胡家畈为中心打造高速出口和美乡村驿站,加快“乡村空间发展环”“休闲居住区”“产业发展区”“农业种植区”“餐饮购物区”一环四片区建设,全力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幸福家园。
团结村的华丽转身,只是随县和美乡村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随县从细处着手,向实处出发,创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争创大比武活动,组织各镇评选推荐39个自然村进行“县级擂台赛”,整合资金2.754亿元启动“两环线一片区”美丽乡村建设;以抓好厕所清洁、圈舍清理、垃圾清运、庭院靓化、道路硬化、池塘净化、环境美化“房前屋后七小事”为突破口,全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大提质行动,近三年,新建农村户厕9562座、整改问题厕所4394座,清理农村垃圾10.23万吨、农业生产废弃物4万吨。
如今,水变清了,山变绿了,一个个小公园、小菜园、小花园正在微改造、精提升,良好的人居环境悄然成为每个村庄的“标配”,让更多的城里人心之所向、驰而往之。
产业有“型” 绘就多彩“丰景”
和美乡村,美在好生态、好风景,也美在岁稔年丰、业强民富的好光景。
3月牡丹和桃花,4月芍药,5月金银花,6月荷花香……走进随县澴潭镇柏树湾村,产业基地布满山岗。“加上水产、香稻、油茶、香菇,村里一年到头都有产业收入,老百姓天天有事干,月月有钱拿,年年得分红。”澴潭镇党委宣传委员、柏树湾村党支部书记张桄沦自豪地说。
多年来,柏树湾村通过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激活农村“沉睡资源”,在青山绿水间“种股份”,结出累累硕果:2008年,村里建起金银花加工厂,诞生第一家股份制经济实体;2020年4月,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2021年初,成立乡村合作公司,统筹管理全村5家合作社、5家子公司,产业涉及果品、花卉、水产、香菇、香稻、保洁、建材六大类,总资产超过2亿元……
如今,全村306户、1270人实现股份“全覆盖”。村民人均纯收入由原来的不到1600元,发展到现在的年纯收入26800元。村集体从曾经的负债76万元,发展到现在的年集体收入稳定在200万元以上。
在随县,这样的故事还有许多——
三里岗镇吉祥村探索“名企带村、村企合一”模式,与龙头企业合作,共同发展香菇产业,形成了以香菇产业为主,集生产、加工、出口、观光、旅游、商贸于一体的产业链;新街镇刘家岗村盘活村内闲置土地1000亩种植优质水稻,年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两千多亩,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草店镇金锣山村清理出废旧仓库和闲置房屋,建设乡村客栈、打造精品民宿,撬动创业富民新支点……
随县各地以“三清两建一提升”为抓手,充分用好市场力量和企业资源,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持续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因地制宜发展乡村合作公司183家,实现营收1亿元、盈利1300余万元,走出一条集体增收、农民增富、乡村增色的新路子。
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康养养老……放眼随县广阔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红红火火,香菇、香稻、茶叶、油茶、中药材、兰花、泡泡青、葛粉等“土特产”熠熠生辉,为乡亲们带来源源不断的“金效益”。
治理有“魂” 擦亮和美底色
宜居宜业,“塑形”当先;和美乡村,“铸魂”为要。
穿行在随县长岗镇熊氏祠村,只见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打扫得清爽利落,整个村庄环境令人赏心悦目。
村容的提升,得益于“共同缔造”理念的深入实践。熊氏祠村党支部书记万勇介绍,在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以前很多村民不支持、不理解,照样乱堆乱放。该村以“村湾夜话”为切入点,顺应群众呼声、尊重群众意愿、激发群众干事信心,推动村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共治者。
“小到民俗区绿化带怎么修剪、围栏怎样加固、宣传栏怎样布局,大到谋划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重新修订‘村规民约’、健全完善积分制兑换活动,全体党员自发加入,村民积极出谋划策,大家都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该村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方正伟自豪地说。
类似激发村民主动性、参与度的乡村治理之道不胜枚举。万福店农场凤凰山村深入推进乡风文明“1234+”工程,让村级治理变得温情而有力量;柳林镇院子河村20年不断深化“逢四说事”新内涵,从纠纷频发村变成远近闻名的“四无村”;洪山镇温泉村、澴潭镇九里岗村、厉山镇双寨村等地践行共同缔造理念,依托“村湾夜话”“一约四会”“365分积分制”等,让优秀党员、新乡贤、致富能人、专业技能人才、积极性高的热心村民参与到村湾建设与矛盾纠纷化解中来……
随县各地尊重和发挥群众首创精神,通过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创新基层治理新模式、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等措施,积极搭建议事平台、拓宽参与渠道、完善制度设计,让更多的群众需求被看见、更多的群众智慧被运用、更多的群众评价被采纳,绘就基层治理最大“同心圆”。
一帧一画,充满诗意;一地一物,彰显和美。从环境脏乱差到处处洁净美,从农闲时节无事可做到一年四季生活充实,从文化活动乏善可陈到文化礼堂人气满满……今日的随县乡村,让更多身有所栖的美好家园成为心有所依的精神家园,村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有滋有味。(随县融媒体中心 张小茜)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