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芳菲未尽
草店镇檀山村的500亩芍药花海已迎来盛放期
漫山遍野的粉红花朵随风摇曳
游客穿梭其间,拍照打卡
农家乐里欢声笑语不断
昔日的荒山如今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金色名片”
从“药材田”到“网红地”:一株花的逆袭之路
檀山村的蝶变始于2011年。
为盘活荒山资源,檀山村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安徽亳州客商种植芍药等中药材,谁曾想,这片“药田”因一次偶然的摄影采风火遍网络。
“当时摄影师们把花海照片传到网上,周末突然涌来上几十辆车,村民都看愣了!”村支书朱涛回忆道。
嗅到商机的檀山村迅速调整思路,将单纯的中药材种植转向“赏花经济”。
村集体带头扩种芍药,村民紧跟步伐在自留山上开荒种植,全村芍药种植规模从最初几十亩扩展至500余亩。
每年五一前后芍药开花时节,檀山村都会呈现百花竞开的盛宴。
2017年,首届“醉美草店行·相约芍药园”文艺演出更是单日吸引游客破万,檀山芍药园由此声名远扬,随州、信阳、武汉旅行社专线也随之开通。
如今,芍药花期日均接待游客超3000人次,荒山真正变身“金山银山”。
“花经济”激活产业链:农家乐爆满,村民腰包鼓
芍药花开处,百业俱兴来。
每年花开季,花海周边10余家农家乐日均营业额超万元,镇区餐馆翻台率也增长近3倍。
“去年五一我家土鸡卖了100多只,蜂蜜也根本不够卖!”农户老李笑得合不拢嘴。
芍药的“双重价值”更让村民吃上“生态饭”。
据了解,在檀山,芍药根亩产可达1500公斤,每亩产值可达2万元。
2024年村集体采挖芍药实现收入50万元,村里10户种植大户也靠采挖芍药户均增收15万元以上。
“花开时赚旅游钱,花谢后卖药材钱”的循环模式,让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双赢。
农文旅深度融合:打造“永不落幕的花海”
面对持续升温的“赏花热”,檀山村正积极探索发展新思路,谋定“固定观赏区”与“轮作采挖区” 双区轮作模式,既守护花海永续景观,又筑牢药材产业根基,还将投资200万元拓宽入园道路,嵌入芍药主题景观与观景平台等配套设施,织密游览体验网,同时深挖《芍药仙子》等民间传说底蕴,筹谋芍药文化活动,引种多元观赏性花卉拉长花期,推动“打卡式”游览向“沉浸式”深度游蝶变。
“我们要让芍药园四季有景、全年生金。”镇党委书记赵艳介绍,草店镇乡村旅游分东部和西部两个片区,西部片区檀山芍药园正联动游河水库、紫金山水库开发赏花观水路线,东部片区依托车云山生态茶园打造475省道精品茶旅路线,形成“东茶西药”全域旅游格局。
暮春时节的檀山村,芍药花海与青山绿水相映成趣。这座曾经沉寂的小山村,正以农旅融合之笔,绘就乡村振兴的绚丽画卷。(草店镇 王本升、王成博)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