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镇场新闻
【“炎帝故里丰收曲”专栏】科技赋能“葡”写新篇!随县尚市镇智慧大棚结出 “甜蜜致富果”
  • 来源:
  • 编辑:
  • 发布时间:2025-07-21
  • 【字体:    

走进随县尚市镇有余村的葡萄种植基地,一排排白色大棚在阳光下格外亮眼。掀开大棚门帘,一股清甜的果香扑面而来,最醒目的是悬挂在棚顶的红色电子显示屏——上面实时跳动着“温度 31℃、湿度 36%、土壤墒情 36%”等数据,如同大棚的“智慧大脑”,时刻守护着藤蔓间挂满的翠绿葡萄串。

“这显示屏可神了!土壤缺不缺水、温度高不高,一目了然。” 正在大棚里查看葡萄长势的有余村负责人沈沛,指着显示屏向记者介绍。2023年,在县农业农村局和市联合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有余村专业合作社引进智慧农业项目,给20.27亩高标准大棚葡萄种植基地装上了“智能管家”。

顺着沈沛的指引,大棚里的“智慧密码”一一解开:地面上,黑色的滴灌带如毛细血管般延伸至每株葡萄根部,与水肥一体化系统相连,管理员根据电子屏显示的参数,精准推送水分和养分;棚角的杀虫灯闪烁着微光,利用光波诱杀蚊虫,替代了传统农药;顶部的通风口和温控设备联动,一旦温度超过设定指标,便可以一键开启换气,“葡萄不淋雨、不打药,自然少生病。” 沈沛笑着说,“中午温度过高的时候,管理员还会打开喷灌管道,进行物理降温。”

这些智慧技术让葡萄品质迎来“蝶变”。“普通的葡萄得7月底上市,但是这个智慧大棚里的巨峰葡萄用了智能温控和精准水肥,7月初就挂满了果,比普通葡萄早了近20天。” 沈沛摘下一串紫红的葡萄,“你尝尝,甜度比普通葡萄高多了,而且全程无公害,品质好。虽然价格高点,但还是比一般的葡萄更受欢迎。”

有余村通过产业发展模式,将20.27亩大棚纳入公司运营,带动周边近百名村民常年在基地务工,人均年增收1.5万元。

有余村的智慧葡萄大棚只是尚市镇葡萄产业升级的缩影。尚市镇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亚热带季风气候赋予这里四季分明的独特特质:约220天的无霜期、昼夜温差大,为葡萄积累糖分创造了天然条件,成就了其“色泽鲜艳、颗粒饱满、汁多味甜”的独特品质。

从1989年3亩试验田到如今1.5万亩的种植规模,尚市镇的葡萄产业不仅串起了30余年的发展变迁,更成为乡村振兴的“甜蜜引擎”。而在镇葡萄协会的技术辐射下,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使得尚市镇“甜蜜经济”在智慧农业的赋能下越做越大。

据悉,如今尚市镇已发展2300余户葡萄种植户,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集群发展的跨越,葡萄种植面积达1.5万亩,年产量突破3万吨,销售单价稳定在每斤6-12元,年产值过亿元。

尚市镇立足资源禀赋,用葡萄的“蝶变”让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农民的日子像葡萄一样,饱满多汁、甜到心尖。(随县融媒体中心 姜群 尚市镇 吴世济)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