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车云山,云雾绕茶垄。在“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深入开展之际,随县草店镇以党建为引领,带领党员干部深挖红色底蕴、激活绿色产业,走好“接二连三”的发展之路,让百年茶脉在科技赋能与文化传承中焕发新生,走出一条“红绿共生、茶旅融合”的乡村振兴路。
科技赋“能”
让老茶林长出新效益
车云山村的茶园藏在桐柏山南麓的云雾里,4000余亩茶田曾“看天吃饭”:茶农凌晨摸黑采茶,手工分拣茶叶要蹲守一整天,杂质难除不说,鲜叶稍不及时处理就会变质。“最愁的是炒好的干茶,10斤里挑不出5斤精品,卖不上价。”村民陈连富的话道出了多年的困扰。
破解难题的关键在科技。在干部素质提升延伸课堂上,该镇党建办主任赵瑾怡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科技赋能茶产业发展的建议。2025年,包村年轻干部郑瑞带领车云山村全体村干部积极对接项目政策,共计投资60余万元建成现代化选茶车间,引进的色选设备如“火眼金睛”,每小时能分拣500公斤干茶,精度超95%,不仅剔除茶梗杂质,还能按色泽、大小分级。“机器10分钟干完人工一天的活,既省了钱,茶叶价还高了三成!”陈连富算起增收账,笑得合不拢嘴。
如今,智能炒茶机替代了传统铁锅,茶农们不再为“抢时间”犯愁。村会计井立根盘点:“全村年产干茶4万斤,产值近3000万元,科技让老茶园成了聚宝盆。”
文化铸“魂”
让小茶叶叫响大品牌
文韵筑“基”
让老院落焕发新生机
在“红绿共生”的发展蓝图上,草店镇党员干部盯上了车云山村闲置的老宅院——这些藏在茶林深处的石墙黑瓦,曾因交通不便、设施陈旧被遗忘,如今成了茶旅融合的“潜力股”。
“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中,该镇组建“民宿改造专班”,年轻干部们亲自上手改造一砖一瓦,让“雲波里”民宿既保留了百年老屋的木梁结构、石砌院墙等乡土韵味,又融入了茶主题装饰等元素。面对水电改造、网络布线等难题,他们带头协调施工队,仅用30天就打通了民宿集群的配套管线。
草店镇年轻干部们带头当“民宿推荐官”,通过直播、短视频带着网友逛庭院、看茶田。“民宿火了,采茶、做饭、保洁的活儿都多了,村里妇女在家门口就能挣钱。”专班成员宫以清说,下一步还要把民宿串联成“红色研学住宿线”,让游客在山居时光里,读懂车云山的茶故事、红故事。
今年来,车云山村以“N+”模式,打造精芽、茶包、杯茶等系列产品,实现茶产业全链条发展。“去年茶旅带动2000余人务工,人均增收1万元。”周恩忠算起长远账,“下一步我们要乘着‘干部素质提升年’的东风,把‘接二连三’文章写得更好!”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