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蝉鸣里,新街镇的河岸、堰塘边跃动着一群年轻身影。该镇应急办联合多部门创新推出“课堂学技+演练砺能+敲门传声”三维培养体系,30名年轻干部奔赴河岸、堰塘、村居三重战场,在30天专项行动中完成了一场“沉浸式”成长,既织密了防溺水安全网,更实现了年轻干部应急处突、群众工作等核心能力的系统提升。
“岸堤课堂”解码防溺密码
在水寨山庄的河岸旁,蓝天救援队讲解员王军正用“场景拆解法”还原溺水事故全链条,他手把手教年轻干部“八字环抛绳法”,干部们轮流上手,汗水浸湿衣衫也不肯停。
不远处的急救训练区正同步开展CPR考核,镇卫生院护士长现场教学年轻干部:“按压频率100-120次/分钟,力度要穿透1/3胸腔深度!”烈日炙烤下,他们练的不只是技能,更是临危不乱的“稳劲儿”。
“库塘演练”破解救援困局
“有人落水!”随着警报骤响,一场“盲演”突然展开。年轻干部张陈面临三重困境:橡皮艇突发故障、围观群众阻碍通道、落水者失去意识。应急站长黄思维解释道:“救援不会按剧本发展,必须培养动态应对能力。”随后抛出救生圈后纵身跃水,3分钟完成“岸上抛投+水中拖带”,被救者上岸接受心肺复苏。
“演练不是演戏,每个漏洞都是未来实战的代价!”演练结束后该镇相关负责人现场复盘:橡皮艇启动延迟15秒、警戒带被风吹开两次、心肺复苏按压频率不均……年轻干部们边听边记,把“问题清单”转化为“整改清单”。参与救援的年轻干部感叹:“纸上得来终觉浅,这一跳才知道水流冲击力比想象大十倍。”
“敲门行动”传安全薪火
夜幕降临,4支“萤火虫小队”亮起点点微光。年轻干部汪紫薇带着“三问三答”敲开农户家门:“孩子暑假谁照看?附近水域哪处危险?溺水迹象咋识别?”连环发问唤醒家长监护意识。
“孩子放暑假了,一定要看好,水库、堰塘可不能去。”“这封信您收好,上面有防溺水的‘六不准’,还有急救电话。”年轻干部们耐心叮嘱,家长认真倾听。每敲开一扇门,都是一次安全知识的传递,每送出一封信,都是一份责任的落实。通过“敲门行动”,年轻干部们不仅提升了与群众沟通的能力,还增强了群众的安全意识,实现了防溺水宣传的精准化、全覆盖。
下一步,新街镇将固化“演练常态化、敲门精准化、宣传流动化”机制,推动更多年轻干部把安全课搬到河岸、把警示声送进心坎,让“零溺水”成为乡村振兴最温暖的注脚。(新街镇 张文昊)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