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1月,边区党委在大悟山蒋家楼子召开扩大会议,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总结了边区1942年的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的经验,讨论了1943年面临的斗争任务,确定进一步贯彻“一切服从战争”的最高原则,强化政权和群众工作,巩固和扩大根据地,为战略反攻准备条件。这次会议精神的贯彻和实施,对推动鄂豫边区各抗日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竹沟事件后,随桐地区的党组织大都随七七工作团转移到四望山地区,仅留少数党员隐蔽下来坚持地下活动。1940年9月,中共信(阳)南县委决定在车云山为中心的信随桐边成立第四区,开始建立区、乡政权。车云山的东、南、北三方都设有日军据点,敌封锁线隔断了四区与信南其他5个区的联系。但这里的战略位置重要,东北可切断敌人从信阳至南阳的通道,西南可防止顽军对四望山根据地的侵扰。为此,中共信应地委于1942年4月将四区改为信随特区(又称随北特区);直属地委领导。随着反顽斗争的胜利,特区范围逐步扩大。
1943年1月上旬,五战区的军队趁日军“扫荡”大别山之机,向边区根据地进攻,其中第四游击纵队和桂军五二一、五二二团等部进犯信(阳)南根据地。新四军五师坚决贯彻“军事第一、胜利第一”的原则,命令东进大别山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的二分区独二十五、独二十六团和信南支队回师信南,在第四十五团一部配合下,将进攻信南的顽军一举击溃。接着,信南支队的两个连由吴厚民等带领,挺进顽军后方的随北祝林店、小林店等地区,开展游击斗争。在五师和地方抗日武装的打击下顽军撤走,信南、随北地区局势得以稳定,信随桐根据地正式形成。
1943年秋,信随特区委撤销,成立中共信随工委,侯太俊任书记。工委管辖随县境的草店、小林店和三道河三个联乡支部。同时成立信随办事处和信随游击大队。
1944年11月,黄林率河南挺进兵团向豫南敌后挺进,随北的出山、淮河、新城、晃山等地都为新四军所控制,不久扩大到吴山、万和店一带,随北局面迅速打开。随着根据地的扩大,各项工作亟待加强。1945年3月,中共河南工委派郭纶再次到信随根据地主持工作,于祝林店塔玻寨成立中共信随桐县委员会,郭纶任书记。舒仲鸣,吴厚民、潘勇,武方倜等为委员。同时,信随桐县委在塔坡寨召开军政代表会议,按“三三”制原则选举,组成信随桐县抗日民主政府,郭纶兼县长,舒仲鸣任副县长。县政府设民政、财政,建设、教育4个科,周燕川、殷义昭、谢伯渊、后开普分别任科长。另设税务局,阎华轩任局长。全县共建8个区,其中随县境有祝林、草店,高庙三个区。5至7月,地委派部分干部到信随桐工作,县委和县政府得到充实,李游任县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部长,杨耕愚任组织部部长,舒仲鸣任社会部部长,陈彤琛(女)任妇女部长,张家振任政权部长兼县长。
为了巩固地方政权,县委派出工作队协助各区对旧乡保政权进行改造,大多数乡长由县政府派干部充任,副乡长由旧政权中的进步人士担任。8月,地方分到县里的20多名大学生到区、乡任职,县、区、乡党政机构进一步健全。
(祝林店塔玻寨)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