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主题服务 > 就业领域 > 人才引进 > 政策通知
【人才政策】关于印发《随州市强化人才引领驱动建功支点建设“五大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 来源:
  • 编辑:
  • 发布时间:2025-09-03
  • 【字体:    

各县(市、区)党委组织部,随州高新区党群工作局,市直相关单位:

现将《随州市强化人才引领驱动建功支点建设“五大行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随州市委组织部

2025年7月9日

随州市强化人才引领驱动建功支点建设“五大行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湖北省战略人才力量“十百千万”行动方案》(鄂办发〔2025〕7号),充分发挥人才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中的引领驱动作用,推动提升战略支撑力和产业竞争力,决定实施随州市强化人才引领驱动建功支点建设“五大行动”,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要求

围绕支持打造“3+N产业集群目标,全力集聚产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用5年左右时间,灵活引进和培养10名科技领军人才、30个科技创新团队、500名实用型工程师、1000名高技能人才、3000名乡村振兴人才、5000名优秀青年后备人才,为整体提升环境、建功支点建设汇聚澎湃人才动力。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科创随州”创新人才招引行动。聚焦支持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加工、精细化工、冶金建材等重点领域转型升级以及前瞻布局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按照每年不少于2名、5年10名和每年不少于6个、5年30个的目标,集聚具有卓越才能、取得突出成就,能够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1.深化市校合作柔性引才。洽谈签署新一轮市校合作协议,推进市、县(市、区)与重点合作高校互派干部挂职,争取省专业人才智汇基层相关项目,实施市级科技副总计划,支持柔性引进急需紧缺产业专家。每两年评定5名“随州市有突出贡献外聘专家”,重点支持与我市联系紧密、合作成效显著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入选者给予10万元奖励。(牵头单位: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经信局、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团市委、市科协)

2.打造聚才特色载体建强用好专汽、应急等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各类企业创新平台,适时组建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按相关政策发放10-20万元资金资助。探索设立离岸科创中心,推进“飞地”引才。支持用人主体与专业机构合作引才,企业通过猎头公司引进年薪15万元以上人才的,按单个人才猎头费用50%、最高20万元标准给予企业补贴,随州职院引进博士可参照执行。(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科协、随州职院、市人才集团)

3.支持智力成果转化深化政产学研合作,探索建设技术转移机构,大力培养技术经理人,优化智力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每年遴选一批重点领域企业与专家团队合作项目,给予20-50万元资金资助,推动更多智力成果在我市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农业农村局、科协

(二)实施“精益随州”工程人才支撑行动。聚焦做大做强专汽、应急、风机、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现代制造业,按照每年不少于100名、5年500名的目标,集聚具有开放思维、善于解决实际问题,能够承担智力成果转化落地等具体技术工作的实用型工程师。

1.大力引进急需紧缺工程师。定期开展工程师人才需求调查,引导和支持企业通过提高薪酬待遇等市场化办法,破解紧缺专业人才引进难题。非公企业引进个人年综合所得30万元以上、符合相关政策条件的专业人才,分三年每年给予3-5万元奖励引进人才入选省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可纳入省级人才享受最长期限三年、每年3万元的生活补贴。(牵头单位:市人社局;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经信局、市人才集团)

2.重点培育实用型工程师。聚力实用型工程师培养,建立随州职院与龙头企业联合育才长效机制,支持开办企业冠名班、校企共建班等,推动产教协同育才、订单育才。设立现代制造业优秀工程师培养项目,每年遴选10名左右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给予每人1万元经费资助,支持提升技术能力。(牵头单位:市经信局、随州职院;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

3.拓展工程师创新创业舞台。搭建重点产业工程师共享平台,针对由于企业业务调整等原因导致技术人才结构性过剩的情况,组织相关人才与同类企业双选对接,合理配置人才资源;推动职业(技工)院校建立健全引导激励机制,加大专业教师服务企业力度,降低中小企业引进工程师的难度和使用成本。直接参与技术研发、项目建设、成果转化等具体工作且每周服务时间不少于3个工作日、年度服务时间超过6个月的专业教师,可参照企业人才申领生活补贴。(牵头单位:市人社局、随州职院、市人才集团;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经信局)

(三)实施技兴随州”技能人才提升行动。聚焦夯实专汽应急、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三大产业人才基石,按照每年不少于200名、5年1000名的目标,集聚技术技能熟练、实操能力强,能够长期服务产业一线的高技能人才。

1.畅通技能培训供给侧和需求侧对接渠道。引导我市职业(技工)院校深化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就业与专业设置、招生计划、人才培养相结合的联动评价机制,积极对接企业人才需求,加快调整优化专业设置,有针对性地培养重点产业技能人才。我市职业(技工)院校专业学科被省人社厅认定为“湖北省品牌专业”的,给予10万元资金资助。(牵头单位:市人社局、随州职院;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

2.激发企业技能培训主体作用。深化新型学徒制、岗位练兵等实践育才模式,加大各类技能培训补贴、稳岗补贴等政策资金兑现力度。充分运用信息化等手段,精简企业申报补贴材料、流程,探索诚信申报、免申即享等模式,降低惠企政策申领成本,调动用人单位开展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责任单位:市人社局)

3.推动以赛选才竞争育才。传承工匠精神,支持各相关行业、领域广泛开展成果“晾晒”、技能竞赛等活动,对获得省级以上技能人才称号或技能大赛表彰奖励的高技能人才,按照上级奖励资金50%、最高10万元标准给予支持鼓励用人单位制定配套激励政策,强化以“晒”促育、以赛促选。(牵头单位:市人社局;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局、随州职院)

(四)实施“神农随州”乡村人才振兴行动。聚焦“两香一油”、果蔬、茶叶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加工和乡村文化旅游等产业需求,按照每年不少于600名、5年3000名的目标,集聚有情怀、懂技术、善经营,能够投身农业农村发展的乡村振兴人才。

1.吸引在外优秀人才回流。持续收集和用好随州在外优秀人才资源,适时采取外出拜访联络、组织返乡考察等形式,引导人才带资金、带技术、带项目回家乡投资兴业。依托招商专班、外地随州商会、校友会等设立驻外人才工作联络站,构建招才与招商并举、引智与引资并重的“双招双引”联动机制,对成效显著的联络站当年给予2万元工作经费补助。(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市招商局;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局、市卫健委、市工商联、市人才集团)

2.培育农业产业实用人才。建强随州香菇学院、乡村振兴学院,主动争取上级培养计划,组织参加农业双创大赛,大力培育香菇种植工、产业领头雁、乡村CEO、农业经纪人等实用人才。用好科技特派员、“一村多名大学生”,支持农业企业、农技人员等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强化人才培养与农业项目对接,以项目资源助推产业人才培养。(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科协、随州职院)

3.强化乡村文旅人才支撑。鼓励校企联建文旅体培训基地,招引文旅企业、专家团队带资带智入驻随州,多渠道引进培养文化创意、旅游规划等专业人才,推动创新乡村文旅业态、提升产业附加值。支持特色文化IP和乡村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将前景广阔、产业附加值高的文旅人才项目纳入炎帝人才支持计划给予最高50万元的智力成果转化资助。(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随州职院)

(五)实施“青聚随州”青年人才储备行动。聚焦“3+N产业集群和教育、卫生等重点领域可持续发展需要,按照每年不少于1000名、5年5000名的目标,集聚专业潜力强、创新活力足、成长空间大,能够挑大梁、当主角的优秀青年后备人才。

1.加高校寻才力度。进一步加强与重点领域用人单位沟通对接,及时收集岗位需求和引才意愿,主动对接省内外相关高校,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城市宣传推介、专场校园招聘、学子看家乡等活动。建立完善并动态更新随州籍大学毕业生信息库,适时推介招聘活动、岗位需求和人才政策。认真落实各类引进人才政策待遇和用人单位引才奖补,支持储备优秀青年人才。(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经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局、市卫健委、市国资委、市人才集团)

2.深化企业用人“二次培养”。系统梳理既有政策,制定“一张图”政策清单,用好“二次培养”相关补贴项目。加快引育优质人力资源机构,联动职业(技工)院校优化学习形式和内容,分批分区域探索开展新入职大学毕业生岗前培训。引导企业自建“导师团”常态化开展“师带徒”活动,助力引进人才尽快融入企业文化、提升岗位素养(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责任单位:随州职院、市人才集团)

3.选育青年科技人才。实施随州市青年拔尖人才专项,重点面向自然科学、工程技术、教育卫生等领域,每年遴选培养不少于5名青年拔尖人才,给予每人1万元经费资助并优先推荐申报省级相关人才项目。我市青年人才成功入选省青年拔尖人才专项的,可纳入省级人才享受炎帝人才支持计划相关政策。(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团市委;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人社局、市卫健委、市科协、随州职院)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聚才用才组织领导。随州市强化人才引领驱动建功支点建设“五大行动”,建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科技、经信、财政、人社、农业、文旅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用人单位发挥主体作用,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定期调度、跟踪督办等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困难问题,确保各项目标任务按时有序推进落实。

(二)提升聚才用才政策保障。持续评估我市人才政策运行情况,结合地方财力适时优化调整炎帝人才支持计划、“公聘民用”、专项事业编制等政策举措,逐步增加人才专项经费预算,强化兑现落实相关政策的资金保障。谋划推进人才工作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升人才政策申报审核的效率和便利性。

(三)营造聚才用才良好生态。建强随州人才集团,深化与优质人力资源机构合作,打造市场化、专业化的综合型人才服务平台。建立人才政策入企宣传机制,深入企业收集重点诉求,积极研究解决路径,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强化综合性民生保障,妥善解决人才子女入学、住房保障、医疗保健、交友婚恋等“关键小事”,打通引才聚人堵点难点,营造近悦远来良好生态。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