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文件】中共随县县委随县人民政府 印发《关于实施强县工程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行动方案》的通知
  • 来源:
  • 编辑:
  • 发布时间:2022-07-22
  • 【字体:    

关于实施强县工程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行动方案

为实施强县工程,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现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和市委工作安排,以实施强县工程为抓手,围绕农民增收这个重点、城乡协调发展这个核心、缩小城乡差距这个关键,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和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统筹发展,加强县城建设,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体系,统筹县城、乡镇、村庄的三级服务体系,政府、社会、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为全省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全市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行动目标

到2025年,强县工程取得重要成效,城乡公共服务基本达到随州城区水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缩小到1. 5 : 1,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例提高到2. 5 : 1以上,行政村村内通组道路硬化率达到100 %,农村规模化工程供水人口比例达到85%以上,垃圾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达到100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2%以上,义务教育学位覆盖率、远程教育学校占比达到100 %,县域内就诊率稳定在90%以上,开展远程医疗的乡镇卫生院占比达到100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6%以上,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42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

到2035年,强县工程取得决定性成果,县城的承载力、引领力、辐射力全面提升,宜居宜业宜游的“三宜”县城全面建成,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三级服务体系和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全面构建,共同富裕取得更多实质性进展。

三、重点任务

(一)扩展县域主体功能

1.明确县城功能定位。紧扣“重要农产品生产县”的功能定位,着力打造以产业集群为核心、以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农业为基础、以炎帝文化为特色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县城、品质县城。围绕“5511”产业体系,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乡镇飞地经济”的思路,整合提升“一区两园”能级,培育壮大香菇、石材产业集群,持续稳定和扩大县城就业岗位,提高工业化水平和人口集聚程度。加快推进随州城区与随县县城同城化发展,拓展与随州城区合作的广度和深度,着力推动产业联兴、交通联建、服务联享、人才联姻、规划联通,解决与随州城区要素资源融通问题。

2.明确镇场功能定位。将全县20个镇场划分为“重点城市化发展区”“工业绿色转型优化区”“特色农业重点区”“文化旅游康养生态区”等四类主体功能区,让“该干什么的地方干什么”。支持厉山镇、洪山镇等地打造重点城市化发展区,吴山镇、万和镇、开发区等地打造工业绿色转型优化区,高城镇、殷店镇、草店镇、小林镇、唐县镇、新街镇、安居镇、澴潭镇、三里岗镇、均川镇等地打造特色农业重点区,淮河镇、尚市镇、柳林镇、万福店农场、太白顶景区等地打造文化旅游康养生态区。

(二)提升县城中心功能

3.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统筹推进县城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在县城内均衡布局,新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特殊教育学校各1所。完善提升县级公立医院功能,依托随州城区医疗资源,加快推进县级公立医院创建三级医院,建立规范有序的分级诊疗机制。合理布局文化、体育等服务设施,建设和完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建设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健身步道、社会足球场地、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

4.提高县城服务“三农”的能力。推动平台、资源、服务下沉,强化农产品流通、农业机械、农资供应等服务。推动县城集聚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培育发展农资供应、技术集成、仓储物流、农产品营销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吸纳更多县域内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市民化,增强县城支撑能力。实施“全域公交县创建”工程,实现以县城为中心、通达各乡镇、辐射各行政村“三位一体”的全域公交网络体系。

5.提高县城生活品质。优化县城开发建设方式,推动县城市区化发展。统筹推进城乡融合新型城镇化PPP项目建设,推动炎帝大道提档升级、“一河两岸”县区连接通道建设。深入挖掘资源察赋和人文底蕴,注重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县城风貌,统筹产业园区、城市街区、景区景点建设,推动智慧城市、生态城市、美丽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建设。

(三)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体系

6.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着力培育食用菌、粮油、畜禽、果蔬、茶药五大重点农业产业链,重点发展“两香一油”优势农业,打造中国香菇第一县。深化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香菇智慧交易城建设,持续举办香菇产业博览会,推动香菇全产业链发展,到2025年底,新建30个标准化、规模化、智慧化种植基地,生产规模稳定在3亿棒(袋),精深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促进菇农增收10%以上;全面推行随州香稻“双订单”模式,到2025年底,新增种植面积12.5万亩;实施油茶扩面提质增效行动,到2025年底,油茶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

7.培育龙头企业和精品名牌。推进农产品“二品一标”建设,支持“大洪山”牌香菇、“神农”牌有机茶、“编钟”牌泡泡青、“二月风”牌葛粉、“万禾山”牌黑蒜等产品打造全国知名品牌,到2025年底,全县“二品一标”总数达到60个。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到2025年底,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5家。

8.培育农旅融合新业态。持续擦亮全域旅游“金字招牌”,

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立足农旅融合,紧盯“农业+”“+农业”,促进农业“接二连三”。推进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与旅游业融合,聚焦香菇、茶叶、葛根等特色农产品,发展农业工业体验游和研学游,引导小农户利用闲置农房和自然资源发展农家乐、民宿等,打造一批文旅名村。

9.深化拓展供销为农服务功能。持续深化供销社改革,构建功能齐全的县镇村三级流通服务网络体系,全面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与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网络“两网融合”,建立多部门联动和县镇一体化管理体制机制,构建“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运营模式,全面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四)构建统筹县城、乡镇、村庄的三级服务体系

10.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入推进教联体建设,合理布局各类学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到2025年底,在乡镇新建5所公办幼儿园、1所小学,改建1所公办幼儿园、2所小学;建设600套教师周转房、600套公租房。建立完善“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地位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提高边远艰苦地区教师补助。

深入推进医联体建设,强化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与优质医疗资源对接,完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在随中、随南、随北各创建一所二级医院,打造乡镇区域性医疗卫生服务中心,辐射带动乡镇卫生院;逐步实现乡镇卫生院职能向公共卫生服务和医养融合转型。

深入推进养联体建设,到2025年底,新建面向农村失能特困、残疾人等重点对象的中心福利院5所,建设房屋、消防安全达标的民办养老院18所,每年新建村级老年人日间互助照料中心25个,每年面向农村分散供养特困老年人开展因户施一策适老化改造300户。

深入推进安联体建设,加快县镇村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和实体化运行,深化“枫桥式”平安创建,发挥“雪亮工程”视频共享平台、“情指勤舆”一体化平台作用,全面落实“一社区一警、一村一辅警、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大力

推广“十户联防”“逢四说事、遇事解事”等有效机制,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11.健全政务服务体系。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推动基层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全面推行线上全程网办、自助办,推动高频便民服务事项下沉,有效提升政务服务的质感和温度。到2025年底,全县所有镇级便民服务中心实现规范化管理;与市级数据自上而下分发、县基础业务数据自下而上汇聚实现双向互联互通。

1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乡路网一体化规划,全面提升公路通达水平和道路安全标准,到2025年底,新建通村公路500公里、生命安全防护工程500公里,农村公路提档升级400公里,扩改建县乡公路300公里。加强电力、通讯、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实施城乡信息网络一体化建设,推动乡村及偏远地区宽带提升和数据网络全覆盖。加快构建农村电子商务体系,到2025年底,电商村级服务站、村邮站、淘宝店、个体体验店等总数达到300家以上。

13.坚决守住流域安全底线。推进重点流域和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抓好府遗河流域(随县段)等12条河流的整治,保护水生态环境。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和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随县配套工程建设,水美乡村试点项目建设,罗红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推进鄂中丘陵区水资源配置工程(随县段)及随中旱包子区域抗旱水源配置工程,构建安全高效的现代水网体系。开展整村推进农村厕所粪污与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治理及资源化利用,到2025年底,40%的行政村实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

(五)构建政府、社会、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

14.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全过程,持续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创新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扎实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组织发动农民群众积极参与乡村规划编制、农房和村庄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激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

15.加快推进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统筹资金分配,按照“多干多得、多筹多奖”原则实施“以奖代补”,调动群众参与建设的热情。持续推进居民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推广农村建房图集,规范农村建房及风貌管理。因地制宜推动水冲式厕所入室和供水入农房,到2025年底,全县行政村基本实现全覆盖。

16.推动村民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建立政府日常考核+群众共建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机制,按40元/人/年的标准投入到村,引导村民自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每季度组织开展最美农房、最美庭院等评选,探索“微网格+积分制”管理模式,引导群众抓好厕所清洁、圈舍清理、垃圾清运、庭院靓化、道路硬化、池塘净化、环境美化等“房前屋后七小事”,扫干净、摆整齐、评星级。

17.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阵地作用,不断建强群众身边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持续涵养文明乡风,深化移风易俗,规范红白喜事办理,治理高价彩礼,拒绝封建迷信。丰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和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建设镇(村)综合文化站(中心)、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设施,到2o2s年底,创建县级以上文明村镇达到}o%,星级文明户评选达到巧万户。

(六)办好乡村合作公司

18.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完善农村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制度,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加快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探索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扎实推进“三清两建一提升”专项行动,清理农村集体经济闲置资产、问题合同、债权债务,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政策支持方式、改造农村合作社、改善要素流入环境,引导有条件的村兴办乡村合作公司。发挥乡村投资公司等政府平台作用,引导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政策项目依法依规向乡村合作公司集聚。推动财政资金“拨改投”,促进形成稳定收益。到2025年底,全县乡村合作公司各具特色、运营良好,全县社会化服务覆盖率达90%以上。

19.健全联农带农富农机制。充分发挥乡村合作公司和农民合作社紧密联系农户、组织农民群众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完善乡村合作公司农户参与机制,探索契约式、分红式、股权式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利益二次分配,通过资源入股、土地流转、提供服务等方式,获得股金、租金、薪金以及再次分红收入,让农民合理分享增值收益。到2025年底,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12万户以上,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20.深入实施“三乡工程”。推动市民入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打通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双向流通渠道,充分发挥新农人作用、吸收新村民智慧、保障新市民权益、调动城乡两头跑的人的积极性、体现对留守人员的关爱服务。探索完善回乡创新创业扶持办法,引导离退休干部、专家、优秀农民工、企业家等“新乡贤”回家乡建故乡,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注入乡村发展。

四、行动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随县实施强县工程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若干工作组,相关县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和工作组组长。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部署年度工作,解决重大问题。

(二)强化政策支持。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加大统筹地方财政资金用于强县工程的比重,加大强县工程中一般债券安排的项目范围,有序扩大用于支持强县工程的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完善镇级财政体制,加大镇级可用财力。逐步将土地出让收益用于乡村振兴的比例提高到50%。深入推进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提高统筹整合资金使用效益。

(三)完善考评体系。明确镇级“5 + X'’功能职责,“5”即明确各镇场承担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农民增收、人居环境、基层党建等5项基本职责," X'’即根据各镇场的不同功能定位分别确定若干项重点职责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建立健全镇级“5+X”考核体系,树立“以功能发挥好坏论成败”的政绩观,推动县域主体功能区规划落到实处。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