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季,随县新街镇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抓手,把提升乡镇干部群众工作能力作为重点,精心绘制思想淬炼、能力锻造、实战历练“三张拼图”,推动镇村干部队伍在防溺水工作中探索素质提升新路径。
惠民泳池,在供需对接中提高服务精准度。新街镇将提升乡镇干部群众工作能力融入防溺水实践,从群众需求的痛点入手,把文化广场改建成惠民泳池。这一决策的背后,是镇村干部历时半月走访16个村(居)未成年人家庭的成果——他们记录下村民对于孩子暑期安全的诉求,最终确定“疏堵结合”的解决方案。年轻干部独创“需求台账”机制,每日记录泳客反馈,并在48小时内予以回应。例如,有家长担心孩子游玩时会有突发情况,干部们立即启动轮班制,全程在池边坚守巡逻,用“靶向服务”诠释群众工作能力的提升。
志愿服务,在发动引领中增强群众动员力。新街镇以“激活群众力量”为核心,全力推动防溺水志愿服务队的组建,让干部在发动群众的过程中提升组织动员能力。面对辖区内复杂的水域安全防控形势,干部们先深入各村组,通过“田间地头聊、农家院里谈”的方式,摸清村民的特长与意愿,有针对性地动员群众加入志愿服务队。为增强队伍的凝聚力,镇级每天发布当日志愿服务活动通知,明确巡逻时段、职责分工等内容。如今,队员多达83人的防溺水志愿服务队每日活跃在各水域周边,镇村干部在这一过程中,也练就了“用真情换真心、以实干聚合力”的群众动员硬功夫。
敲门行动,在情感共鸣中深化干群联结。“大伯,您知道如何识别溺水迹象吗?让我跟您讲讲水里的门道。”这样接地气的开场白,来自新街镇年轻干部汪紫薇的“三问三答”工作法。敲门行动中,干部们摒弃“念文件”式宣传,改用“拉家常”策略:先聊庄稼收成,再讲溺水案例;既算“安全账”,也帮着出“看管招”。如今,干部们挂在心间的民情日记本上,不仅记着各村的隐患点位置,更写着“李婶家孙子怕水”“王叔家的孙女去父母务工地过暑假了”等暖心细节,每敲开一扇门、送出一封信,都是一次安全知识的传递,也是干部与群众沟通能力的提升。
新街镇在防溺水工作中的一系列行动,不仅织密了安全网,更让乡镇干部在实践中深刻领悟并提升了群众工作能力。下一步,该镇将持续完善相关机制,让干部们在更多为民服务的工作中不断提升能力,为乡村振兴增添温暖底色。(新街镇 苏纤纤)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