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随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第5号建议的答复
  • 来源:
  • 编辑:
  • 发布时间:2022-09-28
  • 【字体:    

王超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支持新街镇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优质稻)产业园”的议案收悉。

首先非常感谢你们对我县粮食产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提案内容紧扣我县粮食产业产业发展,内容丰富,对我们的工作有很大的启发。提案对新街镇粮食产业现状、优势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细致分析,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收到提案后,我局非常重视,组织专班进行专题研究,现就提案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我县已于2022年1月被省农业农村厅、省发改委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该产业园覆盖区域包含新街镇,新街镇已经是省级优质稻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范围。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有关要求,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加快建设,全面推动全县优质稻产业提档升级,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具体措施如下。

一、推行基础建设工程,夯实稻米发展基础

积极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在全县重点乡镇开启稻米贮存厂房建立、农田灌溉设施整修、员工宿舍升级换代、农村公路打通硬化、电力供应持续有效等保证稻米贮存、运输的基本工程建设。一是水利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基本农田水利设施的维修和完善,尤其是对一些年久失修的沟渠、库港、泵站等要不定期质检,确保日降100mm雨水可达到“不见灾,能排能灌”。对于农田“最后一公里”的水利死角,要落实村级“一事一议”政策,彻底排除隐患。对一些低洼易涝农田,做到宜渔则鱼,降低种粮的灾害风险。

二是道路交通优化。对田间农村路面实行全面硬化并以“四好农村路”的标准进行道路交通验收,确保在稻米及其精深加工制品有路可收、有路可走、有路可销。在厂房园区内,计划将厂区地块内道路及硬化场地进行修复改造成混凝土路面,路线布局总体不变,局部根据厂区内生产区用 水泥砖砌筑抹灰隔断设计进行微调。为提升厂区内整体景观形象及环 境质量,将沿道路两侧种植珍贵乔木、灌木等大冠径景观树,并在部分节点区域建设小型花坛。三是电力供给改造。园区整体采用高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供电设备。按二级负荷供电,防止因突然断电带来的设备停转,影响正常生产,导致产品质量下降的生产问题。合理选用变压器台数和容量,选用高效节能型Dyn11l联结组别的三相配电变压器。合理设计供配电系统和选择配电电压,减少配电级数,合理选择导线截面,选择合适导体截面,将电压控制在±5%以内。提高功率因数,变电所低压侧采取集中补偿,自动投切,降低电力消耗。采用新型高效率电动机,降低设备消耗。合理设计照明配电线路,严格控制功率密度值。采用新型节能灯,荧光灯或金卤灯等节能灯,达到节能目的,气体放电灯采用低谐波电子整流器或节能型电感整流器。

二、推行育种优选工程,保障稻米源头可靠

积极开展新品种区试、展示、示范和应用推广,重点筛选推广一批熟期适中、抗性较强、品质特优、产量较高的水稻新品种,大力示范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轻简高效栽培、抗灾减损、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全力推广水稻“一种两收”、“稻虾连作”等模式。全面推进良种科企联合攻关,强化企业育种创新主体地位,大力推进育、繁、推一体化工作,支持育种主体加强对优质专用、再生稻等紧缺品种的选育。 引进推广野香优系列等丰产稳产、优质、附加值高、适宜机械作业及肥水高效利用的新品种。推进一镇(场)一品、一区(高产创建示范区、 现代农业示范区)一品,全区良种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加强种子源头监管,优质稻米的本源是优质品种的种源,组建专家学者团队制定符合随县稻米生产特点的种源鉴定标准,培训农业技术人员对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农民进行稻米种子购买指导,确保在种源环节将种子质量管理职能落到实处。

三、推行品质跃升工程,提高加工产品效益

随县是稻米高产区,在引入优质种源提升稻米品质的前提下对稻米进行精深加工是延伸产业链条,促进稻米产业收益最大化的必经之路。建立稻米油精炼及冷冻脱脂生产车间,提升稻米油品质,打造对心血管、糖尿病具有良好的改善、预防作用,起到美容护肤、延缓细胞衰老等功效,比橄榄油拥有更加均衡的营养比例的“随县稻谷黄金”。进行脂肪酸提取,以植物油废油作原料,通过国内先进设备及先进技术高塔分离出的植物油酸,推动随县稻米产业链延伸至树脂生产、橡胶生产、医用及日用化妆品等各个领域。深挖稻米附带产品价值,与省内外科研院所进行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集中力量开发阿魏酸、谷维素等面向高端市场产品,以优质价廉的产品撬动高消费人群,提高稻米加工利润。

四、推行生态链式工程,促进绿色持续发展

一是生态种植,农旅融合。在现有的自然生态条件下,结合随县休闲观光农业,选择适宜的优质高产、高抗水稻良种,推广“水稻+N”技术模式,如“稻+鸭”“稻+蛙”“稻+鱼”“稻+蟹”等,实施水稻健身栽培,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提高水稻品质,增加经济效益,延伸优质稻产业链,增加社会效益坚持以稳定粮食生产为前提,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打造优质原粮生产基地。坚持标准化、产业化、集团化、品牌化发展方向,按照“农田田园化、产业融合化、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创建一批优质稻米产业化竞争力强、生态环境绿色化程度高或稻米文化底蕴深厚的“稻香小镇”,建设一批集农业生产、农耕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稻田综合体”进而全面推进农村休闲观光农业发展。

二是龙头带动,绿色发展。充分挖掘龙头企业产业带动效应,聚力建设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现代生产要素聚集、“生产+加工+贸易+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水稻技术升级、改革升级、产业升级,加快构建“村有企业带动、乡有产业支撑、县有集群引领”的发展新格局。建立“随州香稻”追溯体系,建设质量追溯公共信息平台,制定和完善质量追溯管理制度规范,完善全程追溯协作机制,以责任主体和流向管理为核心,以种植、收获烘干、仓储、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全程追溯监管为主要内容,以追溯码为载体,建立电子追溯码标识制度追溯体系,实现“从田头到餐桌”全过程追溯管理,提升源头控制能力,构建信息化监测管理体系,确保稻米品质,实现“好粮油”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在发展优质产业的同时,注重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尤其是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将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与土壤有机质提升同步推进,重视有机肥施用、绿肥种植、秸秆还田、土壤酸化治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技术环节上大力推行机插秧侧深施肥、植保无人机统防统治、科学平衡施肥等机械化现代技术,提高农药化肥利用率,切实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证优质稻产业可持续发展

五、推行品牌战略工程,唱响“随州香稻”赞歌

    随县要围绕“品牌强农”的战略思路,大力培育和创建优质稻米知名品牌,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随州香稻”作为优质稻米公用品牌进行推广应用。支持稻米生产企业依托随州香稻母品牌优势,大力推进企业子商标的注册、宣传和推广,加快形成随州香稻”稻米的品牌影响力按照“政府主导、协会运作、企业参与”的原则,强化稻米品牌整合,争取把“随州香稻”这一区域品牌培育成全国乃至全世界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坚持以粮食全产业链发展为主线,突出随州香稻”品牌创建工作,坚实打出“随州香稻”品牌宣传“组合拳”,一是政府出台“随州香稻”品牌建设实施方案,围绕品牌建设,成立“随州香稻品牌建设领导组”,编制《随州香稻生产操作技术规程》《随州香稻质量标准》等质量标准,加强对使用随州香稻”品牌的商品全方位跟踪管理。二是组织湖北省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湖北创新米业有限公司随州市殷店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加入随州稻米产业联盟,实现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一体经营发展。三是鼓励发展订单农业,鼓励使用随州香稻”地理标志的稻米加工企业与优良食味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对接,与优良食味水稻示范片签订烘干、收购、加工等产后环节服务协议,并开展相关环节的服务,采取优良优购政策扶持,给予价格补差,促进收购优质稻米,提升种粮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优质稻米种植面积。在“一品一链”的发展推动下,自品牌创建以来,带动随县县农业增收大幅度提高。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