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柳林镇大堰角村板栗种植基地,漫山遍野的板栗树郁郁葱葱,一颗颗拳头大小的刺球挂满树枝。一阵风吹来,时不时会有成熟的板栗被“摇”下来,滚下山坡。林子里拾板栗的老人三五成群,一边聊着家常,一边熟练地将掉落的刺球拨开外壳,取出栗子。
大堰角村位于柳林镇的板栗长廊之上,板栗种植历史达30年之久。为发展好家门口的致富产业,大堰角村采取“乡村合作公司+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板栗种植业。目前,采摘园内以种植油栗为主,约4万棵板栗树,占地1000余亩。去年,柳林镇投资140余万元,新建冷库8间,总面积约350平方米,为种植板栗的经销大户提供了收、储、转、存的场所,将板栗存储时间由3天提升至30天。
“早上起来,就上山捡栗子,多的时候一天能挣一百多块钱。”60多岁的毛金平一上午捡了49斤板栗。由于天气太热,她只上午出来,“赚点零花钱”。每当成熟时节,附近村民都会到山上拾板栗,剥去“刺衣”的板栗送到基地按斤回收,经过磅、挑选后,被送入冷库。
“受天气影响,今年的板栗,目前还没有大面积成熟,采摘还未大规模开始。”柳林镇大堰角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杨海英说道,每到板栗成熟季节,就会有很多游客来体验打板栗的乐趣,也吸引了周边武汉、襄阳等地游客前来。板栗采摘园、农家乐、周边游相辅相成,为远道而来的客人提供有趣新体验。
“今年板栗的总产量预计在40万斤,按照现在市场行情来看,今年的产值将突破两百万元。”杨海英说道,我们还准备进一步提升板栗附加值,发展板栗深加工,做优柳林板栗品牌,探索农文旅发展新路径,带动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作为远近闻名的板栗之乡,有20公里的板栗长廊,柳林镇在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同时,高位谋划做好板栗特色产业文章。
聘请专业公司以无人机等技术通过实地探索,精准勾画板栗山场面积6700余亩,理清现有板栗林园基本情况;两次邀请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教授实地调研察看种植规模、病虫害防治、品种改良、管理养护情况,就规划建设、经营模式、发展方向等方面取经;组织镇级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板栗种植相关村支部书记、板栗技术员前往长沙县金井镇蒲塘村、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宁乡县坝塘镇考察学习板栗种植技术,深入了解高产、易摘、防病的新品种锥栗以及先进的品种配置、保花保果、整形修剪、种草养园和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召开全镇板栗产业发展座谈会,集思广益从品种、特色以及销售上解放思想立定目标,以点带面推进“高改低、密改稀、劣改优、杂改纯”改革,在金桥、院子河、长岭坡等村建立300亩品种改良试点示范园......在品种改良、储存加工、品牌打造等方面狠下功夫,为柳林镇板栗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紧盯“文旅康养生态区”功能定位,柳林镇将持续推进板栗产业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科技化发展,围绕“三产”融合,壮大板栗产业,以产业振兴促城镇发展,让群众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受益人。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